主页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只要对人口统计学稍感兴趣的人都知道,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密集——比以前密集的多。乡村生活的清空过程持续进行,而城市生活爆炸性的填充脚步则步步加速。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这一倾斜便开始显而易见。当时法国地理学家 Jean Gottmann 发明了“megalopolis”一词,用以形容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持续性城市化,这在当时容纳了当时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是说起从乡下到城市的剧烈转变,没有地方能与如今的亚洲匹敌。

亚洲城市的崛起如流星般迅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灾难性的,某种程度上又是精致的,并且每一处都比西方城市更大、更密、更高。这一现实便是新《解读亚洲城市化》(A+D博物馆哈佛南亚研究所联合出版)及同名展览(在卡尔弗城的赫尔姆斯设计中心展出至 3 月 12 日)的主题。

“距现在十年多一点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会有三分之二在亚洲,其中至少四个会超过三千万人口。”

Gottman 在 61 年前创造的名词,如今已经显得有些简单,不足以包容像达卡香港东京曼谷孟买首尔深圳班加罗尔等当代巨型城市如今的发展。单单菲律宾便有三个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其中马尼拉位居榜首,十万七千人挤满了 17 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的语言落后于现实:以目前的速度举例,90 个新城市将在亚洲诞生,而且每一个都会大过加州的圣何塞(2019 有约一百万人口)。距现在十年多一点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会有三分之二在亚洲,其中至少四个会超过三千万人口。

“解读亚洲城市化”展览包含一系列单独的房间,从一幅描绘相对城市密度的世界地图开始,以一个滚动视频结束。视频以条形图的形式,展示了城市从 1500 年至 2100 年的增长情况。惊心动魄的滚动数字,总结了帝国与随之而来的城市的兴衰。在这两组数据之间,人们沉浸在亚洲的密集街道生活的移动图景当中,由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 Miriam Kuhlmann 拍摄并剪辑成如流动的万花筒一般。另有展出殖民初期(渺小)和如今(庞大)的亚洲城市地图,闪耀的繁荣与极端的贫困并存的照片,以及这些剧烈变化背后的建筑主张。

目前为止,书和展览中最扣人心弦的是由哥伦比亚的社会学家和全球化专家 Saskia Sassen 创作的一幅合成图。前景是一个由数千的生锈瓦楞箱组成的棚户区,好像被台风撞击在一起一般。背景则是一个摩天大楼的绿洲,仿佛是被涂画在地平线上一样。它像一艘游轮一样遥远,并同样丝毫不受天气与市场力量的影响。Sassen 的错视画是如此的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如此的容易让人相信。我们知道这就是某个地方——如果不是现在,就是在不久的将来。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 2 的图像 5
香港鸟瞰 © ANDY YEUNG

蓬勃发展的亚洲巨型城市(megalopolis)面临着一种悖论,这也是让更古老的生根于前汽车时代的西方城市也同样困扰着的。虽然这些城市备受磨损,但用 Hannah Arendt 的名句来说,仍然提供“一个人类出没的空间”。超级资本主义和全球企业财富的需求决定了一种新兴的城市形式,根本上讲是被设计成为国际精英的落脚点。“解读”(deCoding)的编辑、策展人和城市设计工作室(City Design Studio)创始负责人 Farooq Ameen 指出,这些城市有“机场、酒店、商场、商业园区和工厂、封闭的高层‘社区’和办公大楼,点缀着精致的建筑”,来标志极权主义政府控制下爆发的经济。这些地方的图景被散布到世界各地,是杂志封面、新闻报道、和建筑网页里光鲜亮丽的照片。

而与这种无地方性相对的则是民间的生命力,是贫民的活力。他们的生活围绕着历史记忆、文化宣言和直接的个人遭遇而建立。这种反现实性常常在底层上演。在全球资本虚伪魅力的阴影之下,是缺乏魅力的非正式“城市”。孟买的达拉维便是一个例子,这里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贫民区。

这里的生活由个人关系、血统、信任和无情的贫困所构成。尽管如此,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发性公民组织长期存在,从街道向上渗透,并向外扩散。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马清运在书中的一段对话里写道:“生活似乎能够以一种极为敏捷、灵活的方式自我重组,而且......围绕任何实体结构产生的活动也没有定数”。因此,空间仅仅是被占据,且通常是以非法的方式。例如,在北京的人行道边吃一碗面,占据达卡的 Panthapath 大街来做周五的午间祷告,或是在“女佣休息日”里占领香港空中走廊的每个角落。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 4 的图像 5
一条高速公路带包裹着上海的一个部分。图片来源:ISPYFRIEND

西方城市的假设被统统抛弃。井然有序地编排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做法绝不存在。从某种根本程度上讲,你要么住在一个由外部规划的西方城市里,要么住在亚洲——那里的人行道不能像巴黎那样为了步行被设计,因为那还是一些人每晚睡觉的地方。

即使想要改革,也没有任何简单的答案。印度建筑师 Charles Correa 三十年前便提出,“我们城市的形式与使用方式之间有种残酷的不匹配”。然而,重塑亚洲城市刻不容缓,如果它们和另一些发展中城市(有些处于所谓的第一世界)不想再做外围财富输出金融中心造成的错位的典范。

Ameen 称,这项工作需要的是“城市针灸”。这是一种更细微的、自上而下的建设与规划的方式。他写道:“城市......必须依赖于城市结构内的具体、较小规模的干预措施,进以影响到城市的大环境”。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 3 的图像 5
孟加拉国达卡市中心一个街角的交通堵塞 © RUBY RASCAL

在这本书和展览中都有强调的范例包括 Diana Balmori 在韩国世宗市的公共行政城(PAT)和Hamzah & Yeang 在新加坡的 Solaris 大厦。这些项目都用景观来缓解城市建筑环境的压力。PAT 通过创造一个连续的线性屋顶公园,将城市内的行政建筑融合进自然。另一方面, Solaris 则通过依据原地块塑造建筑,来保护新加坡中央城区的自然遗迹。Ameen 认为,建筑也能够帮助克制移民从乡村到城市的流动。Kashef Chowdhury 在孟加拉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萨特基拉的友谊医院则反转了这个公式,将城市引入农村。这个医院是由小空间、庭院和小广场所组成的。它虽然对大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幸运的是,它为一个村庄的生活带来了改善和稳定。Chowdhury 说,“我问自己,孩子们是否能因为这个项目提供的设施,而在他们的村庄里就能生活得更好?还是移居到城市......但要面对不确定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对 Ameen 来说,这种项目应用了 Buckminster Fuller 的调节飞机“平衡调整片”的原则。“平衡调整片”能控制像747这样的巨大飞艇转弯。他相信,这种建筑和城市的微调,也能够重塑整个城市。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 5 的图像 5
图片来源:City Design Studio

我们心存希望。这些建筑计划和许多其他的一样,仰仗于政府的支持或大量的私人资金。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碎片化行动能否激发起空间民主的浪潮,还是仅仅哄骗我们去无谓地歌颂这些善意的一次性项目?我们应该清楚,我们所有城市的命运都掌握在平衡之中,无论是在亚洲之内,还是亚洲之外。

本文最初发表于 Metropolis。

文字说明由建筑师提供,由 ArchDaily 翻译及整理,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 ArchDaily ,未经允许擅自转载至其他平台, ArchDaily 将采取措施以维护本平台合法权益。

翻译:张婧涵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Goldin, Greg . "解读亚洲城市化的空前发展" [DeCoding Asian Urbanism Grapples with Asia’s Unprecedented Growth] 29 3月 2022. ArchDaily. (Trans. July Shao)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78979/jie-du-ya-zhou-cheng-shi-hua-de-kong-qian-fa-zhan>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