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
新闻
新闻
2025年9月11日
Furukawa Pavilion, Expo '70 © Takato Marui via Wikipedia under license CC BY-SA 2.0
2025 年大阪世博会 引发了广泛关注 —— 不仅因其建筑抱负与视觉奇观而备受瞩目,更因打破多项纪录、引发诸多争议而成为焦点。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 由藤本壮介设计的巨型木环 ,已凭借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木质结构登上新闻头条。该建筑坐落于梦洲(Yumeshima)人工岛 上,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饱受争议。除令人惊叹的 2 公里周长(部分结构大幅延伸至水面上方)外,该建筑还引发了一系列担忧,包括健康与安全问题、极端高温影响 ,以及可能影响游客体验的成群昆虫问题 。
今年亦是一个重要的周年纪念:距离 1970 年大阪世博会 已过去 55 年,而当年与如今的社会经济条件已截然不同。对比这两届均由同一座城市承办的世界博览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得以反思世界博览会的话语体系、策展主题及建筑愿景如何随时代变迁而演变。从 1970 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到 2025 年“为美好生活设计未来社会”,主题焦点的转变折射出全球优先事项的更迭。与此同时,建筑领域的参与规模与性质也发生了转变 —— 从日本新陈代谢派 充满未来感的构想,到如今更注重可持续性、技术与公民参与的国际设计师群体。
+ 2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96/zai-du-she-ji-wei-lai-shi-ge-55-nian-shi-bo-hui-zhong-fan-da-ban-suo-jie-shi-de-qi-shi Jonathan Yeung
2025年9月11日
View of the Rialto Bridge spanning the Grand Canal in Venice, Italy © Shutterstock via Jerome LABOUYRIE
近几周来,全球各大城市 纷纷出台新政策 、推进灾后恢复工作并启动基础设施 项目,以应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适应需求。从南欧到南美,再到美国 ,这些城市 动态既着眼于应对当下挑战,也聚焦于建筑环境治理、设计与居住方式的长期变革。部分举措侧重于法规制定,例如在火灾频发地区收紧建筑规范,或改革老旧安全系统;另一些则围绕大型投资项目展开,这些项目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等全球性活动紧密相关。本期 Architecture Now 精选了一批由城市主导的行动及多方协作成果,它们共同勾勒出建筑与城市生活迈向更具韧性、更灵活应变未来的图景。
+ 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95/cong-ma-de-li-dao-luo-shan-ji-ju-jiao-qi-hou-zheng-ce-yu-cheng-shi-fu-su-de-zui-xin-jin-zhan Nour Fakharany
2025年9月10日
West Wusutu Village Community Center / Zhang Pengju. Image © Dou Yujun
2025 阿卡汗建筑奖揭晓,中国建筑师张鹏举项目“西乌素图村民中心”获奖。
该项目展示了在乡村开放环境中,设计如何能够以敏锐而理性的方式介入:通过将村民的公共交往凝聚于一个紧凑的物质空间之中,从而生成包容性、韧性、可持续性与整体福祉。—— 评审团评语
+ 2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903/xi-wu-su-tu-cun-min-zhong-xin-huo-a-qia-han-jian-zhu-jiang-zhuan-fang-zhang-peng-ju 韩爽
2025年9月10日
Houhai Hybrid Campus 渲染图 © Büro Ole Scheeren
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奥雷·舍人事务所(Büro Ole Scheeren )公布了深圳 后海混合功能园区(Houhai Hybrid Campus)的效果图,这一新型城市综合体坐落于深圳后海片区。该项目位于原深圳经济特区(SEZ)的核心战略区域,连接着城市的商业中心与海滨地带。混合功能园区效果图的发布恰逢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 45 周年,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全球创新枢纽 。目前,该混合功能园区正在建设中,它将工作、居住、文化、商业、休闲、娱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计划于 2026 年末正式开放。
+ 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06/buro-ole-scheeren-designs-a-new-mixed-use-urban-complex-in-shenzhen-china Antonia Piñeiro
2025年9月09日
如今的建筑师活跃于多个领域:从家具设计、景观规划、城市街区打造,到电影布景、摄影作品及视频创作。他们倾向于修复与改造旧建筑,而非一味新建,同时还投身于写作、研究与出版工作。部分建筑师为电子游戏设计虚拟空间,或是对外太空与水下的栖息地展开设想探索。另有一些建筑师则通过政治参与、社会活动或社区项目,直接与社会互动。许多建筑师还涉足生物学实验,测试新型材料,甚至扮演起科学家的角色。他们正致力于打破旧有叙事体系的束缚,推动建筑行业去碳化进程,通过将个人热忱与紧迫的社会及环境挑战相结合,不断突破职业界限,拓宽专业领域。
随着建筑行业发生如此多的变革,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不禁要问:面对全球危机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建筑师的角色正如何演变?跨学科合作能在哪些方面拓展建筑实践的范畴与影响力?在当今世界,除了传统设计技能之外,建筑师还需掌握哪些必不可少的技能?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04/jiu-yue-she-lun-zhu-ti-wu-jie-jian-zhu Romullo Baratto
2025年9月09日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幼儿园扩建项目/ andblack design studio © Vinay Panjwani
幼儿园 建筑长久以来自成一派,是设计与想象力交汇融合的领域。与大多数建筑类型不同,这些空间的设计不仅着眼于提供庇护和满足功能需求,更致力于塑造孩子们最初的好奇心、游戏体验和社交互动经历。纵观历史,幼儿园的设计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而不断发展,从最初简朴实用的风格,演变为如今能激发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的精心规划环境 。在此背景下,建筑不再仅仅是背景板 —— 它成为了一位无声的教育者 ,能够滋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与身体发育。
+ 2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66/you-er-yuan-jian-zhu-wei-er-tong-su-zao-chong-man-xiang-xiang-li-de-kong-ji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9月08日
VIDEO
今日(9月2日),阿卡汗建筑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第 16 届(2023 - 2025 年)的七位获奖者 名单揭晓,此前于 6 月公布了入围的 19 个项目 ,并进行了实地评审。该奖项设立于 1977 年,旨在发掘并鼓励那些能够满足穆斯林聚居社区在物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需求,同时兼顾其文化追求的建筑理念。为深入了解本届获奖者背后的理念,ArchDaily 主编 Christele Harrouk 采访了在该奖项任职逾四十载的 Farrokh Derakhshani。他将该奖项描述为“向世界传递的经过精心策划的信息”,且这一信息会随时代而演变。
+ 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03/wo-men-ci-ci-chuan-di-de-xin-xi-shi-le-guan-xiang-shang-zhuan-fang-a-qia-han-jian-zhu-jiang-zong-jian-farrokh-derakhshani Antonia Piñeiro
2025年9月08日
Rope vertical playground in Cheer Kindergarten by 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Image © Siming Wu
在当代中日幼儿园设计 中,建筑师正推动室内空间从单纯的容纳场所,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多感官体验环境 。这一转变契合发展心理学研究 :儿童的空间认知始于通过触觉与操作实现的感知运动互动。因此,设计师格外注重材料运用与游戏化学习方式 ,突破传统教室的局限,打造出可触摸、能激发探索欲且深植于本土语境的成长空间 。建筑本身成为教育工具,鼓励儿童通过直接的身体参与实现学习与发现。
+ 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31/zuo-wei-di-san-jiao-shi-de-jian-zhu-huan-jing-zhong-ri-you-er-yuan-zhong-de-jian-zhu-you-le-xing-tan-suo Moises Carrasco
2025年9月05日
Concourse D and E Aerial © C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市 与芝加哥航空局(Chicago Department of Aviation,简称CDA)已为奥黑尔国际机场(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D 航站楼举行奠基仪式,该航站楼由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SOM)事务所 携手 Ross Barney 建筑事务所、胡安·加布里埃尔·莫雷诺建筑事务所(Juan Gabriel Moreno Architects,简称JGMA)以及奥雅纳(Arup )共同设计。此项目是奥黑尔机场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扩建计划“ORDNext ”中的首座建筑,标志着机场现代化进程翻开了新篇章。项目施工管理由 AECOM Hunt Clayco Bowa 负责,预计于 2028 年底竣工。此外,由同一团队设计的第二座卫星航站楼——E 航站楼的规划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 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64/som-shi-wu-suo-wei-zhi-jia-ge-ao-hei-er-guo-ji-ji-chang-d-hang-zhan-lou-ju-xing-dian-ji-yi-shi Reyyan Dogan
2025年9月05日
RPBW's Kyklos Centre for Arts and Cultures project 室内渲染图 © MIR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PBW) 携手贝塔普兰建筑事务所(Betaplan Architects,位于雅典)和景观设计师卡米尔·穆勒(Camille Muller,来自巴黎),公布了雅典港口比雷埃夫斯一座在建新文化中心的首批效果图。该项目受迪诺斯与莉亚·马蒂诺斯基金会(Dinos and Lia Martinos Foundation,简称DLMF)委托,旨在打造一座与国际同类艺术中心接轨的国际枢纽,向当地社区、学生和游客开放,并为雅典 大都市区的城市与文化格局增添光彩。这座名为“基克洛斯(KYKLOS)” 的综合体计划展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藏品,并举办相关文化活动。项目于2023年启动,目前正在开发中,预计建设将持续至2028年第四季度。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27/lun-zuo-star-pi-ya-nuo-gong-zuo-shi-gong-bu-xi-la-kyklos-wen-hua-zhong-xin-she-ji-fang-an Antonia Piñeiro
2025年9月04日
National Museum of Uzbekistan 渲染图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Image Courtesy of The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乌兹别克斯坦 国家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将于 2025 年 8 月 27 日在塔什干举行,标志着安藤忠雄在中亚地区 首个大型项目正式启动。新博物馆 计划于 2028 年 3 月开放,旨在成为乌兹别克斯坦 最重要的文化地标 ,既是市民中心,也是连接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与全球艺术交流的门户。
+ 1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29/an-teng-zhong-xiong-she-ji-de-wu-zi-bie-ke-si-tan-guo-jia-bo-wu-guan-zai-ta-shi-gan-po-tu-dong-gong Reyyan Dogan
2025年9月04日
Nature Rocks masterplan for Jialeshui, Taiwan 渲染图 Courtesy of MVRDV
MVRDV 公布了为台湾 最南端风景名胜佳乐水(位于台湾沿海地区)设计的岩石状旅游设施 及基础设施方案。屏东县政府最近选定了 MVRDV 与 HWC 建筑师事务所联合提交的设计提案,该提案旨在对这片以风蚀和水蚀岩石地貌著称的区域进行改造,其中包括一系列受这些自然形态启发而设计的建筑。该项目名为“自然之岩(Nature Rocks)”总体规划,将在现有建筑占地范围内引入新的步道和公共空间网络,并增设小规模建筑,包括一个中央游客中心和三个观景台。
+ 1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726/mvrdv-wei-tai-wan-jia-le-shui-da-zao-zi-ran-zhi-yan-nature-rocks-ji-chu-she-shi Antonia Piñeiro
2025年9月02日
Jahad Metro Plaza, Iran © Deed Studio with Courtesy of Aga Khan Trust for Culture
2025 年 9 月 2 日,第 16 届(2023–2025)阿卡汗建筑奖 的独立评审团 ,在完成对 6 月公布的入围项目 的实地考察与评审后,最终选出了 7 个获奖项目。这些项目探索了建筑作为社会触媒的多重潜力:促进多元共存、增强社区 韧性、推动社会 转型、促进文化对话以及回应气候挑战 。
+ 6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699/2025a-qia-han-jian-zhu-jiang-jie-xiao-zhong-guo-jian-zhu-shi-zhang-peng-ju-xiang-mu-xi-wu-su-tu-cun-min-zhong-xin-huo-jiang Reyyan Dogan
2025年9月02日
Catalyst Building / Michael Green Architecture © Benjamin Benschneider
材料智慧指的是材料如何发挥作用、适应环境并与生态及文化系统产生交互作用。它考量的是,石头、钢铁或木材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种作用力 ,这些材料如何被开采获取与组合装配,以及在拆除后如何得以留存利用。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供应链又紧张不堪的时代,设计师们正将材料智慧置于城市建设的核心位置。
+ 2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043/yong-bao-cai-liao-zhi-hui-tai-ping-yang-xi-bei-di-qu-ru-he-tui-dong-mu-cai-chuang-xin Olivia Poston
2025年9月01日
© Marc Goodwin
大多数建筑师都能体会到自己全身心奉献于建筑行业的感觉。最初的理想职业对许多人来说成了噩梦。在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后,动荡的职业生涯可能会让建筑学子们感到沮丧或望而止步。推特 和领英 上的帖子广泛讨论了工作时间长和薪酬不均等话题,但几乎没有解决方案。建筑师们不断地在职业和激情之间交战,感受着爱与绝望并存。也许,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筑师”这个头衔的定义。
https://www.archdaily.cn/cn/992082/tou-xian-wei-ji-ru-he-ding-yi-jian-zhu-shi Ankitha Gattupalli
2025年8月31日
Aerial drone view of Notre-Dame Cathedral during reparation works in Paris, France. Image © Agsaz via 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 于2024年12月7日重新开放,这是自2019年火灾以来 首次向游客开放。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浩大,由首席建筑师菲利普·维伦纽夫(Philippe Villeneuve)牵头,雷米·弗罗蒙(Rémi Fromont)和帕斯卡尔·普吕内(Pascal Prunet)协助完成。 该项目涉及约2000名工匠、250家公司,耗资约9亿美元,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迫,工程复杂程度不一。尽管年底前建成开放是重要的里程碑,但修复工程尚未完工,预计持续到2026年。
+ 1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97/zhong-jian-ba-li-sheng-mu-yuan-fa-guo-biao-zhi-xing-da-jiao-tang-de-xiu-fu-zhi-lu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8月30日
视频
Arial shot of the Kiruna Church, 2017. Image © Arild Vågen via Wikimedia Commons,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在2025年8月19日至20日之间,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了瑞典最大的木建筑之一被提升到梁上并在城镇之间移动的过程。这座基鲁纳教堂 ,建于1909年至1912年,旨在呼应位于北极圈内瑞典最北部地区的萨米小屋的形状。这座建筑由当时的建筑师古斯塔夫·维克曼设计,结合了哥特复兴 的元素和新艺术 祭坛。这座建筑是该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迁移到墓地和新市中心之间的新位置,以防止因当地矿山扩张造成的损害。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505/rui-dian-bai-nian-mu-zhi-jiao-tang-kua-cheng-qian-yi-yi-ying-dui-kuang-qu-kuo-zhang Antonia Piñeiro
2025年8月29日
Courtesy of Matter Matters Lab
利用他人遗弃之物,精心建造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塑造了 Matter Matters Lab 的工作方向,该实验室是建筑师兼研究员 Catherine Söderberg Esper 在疫情隔离期间创立的一项倡议。Catherine 汲取跨文化经验,并受母亲身份转变带来的个人感悟所启发,开始将日常废弃物作为再生建筑系统的原材料进行研究。她的首次实验是用白胶粘合自己的剪发,开启了一种极其亲密且手工制作的方式。自那以后,该实验室受原住民知识体系的启发,专注于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低影响的建筑材料,旨在打破建筑领域的开采模式。例如,利用废弃牛油果籽制成的“牛油果砖”项目,就体现了这种立足本地、循环利用且根植于物质、场所与关怀之间互惠理念的方法,为利用废弃物建造提供了新途径 。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57/wo-men-neng-yong-shi-wu-jian-zao-ma-matter-matters-lab-de-xun-huan-shi-yan Eduardo Souza
2025年8月29日
New Artist Residency In Senegal / Toshiko Mori © Iwan Baan
在生态崩溃加剧 、粮食不安全状况日益严重的当下,人们愈发呼吁建筑领域不仅要关注景观,还要关注维持并修复景观的各类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农业扮演着自相矛盾的角色:它既是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又是推动生态恢复的潜在力量。工业化农业 通过单一作物种植、依赖化石燃料以及土地标准化,导致土壤肥力耗竭、栖息地破碎化,并加剧了气候变化。作为回应,农业生态学 应运而生,它以生物多样性、地方性知识以及自然的循环节律为根基,是一种与之相对的实践方式。它将农业重新定义为生态系统的再生,而非资源掠夺,同时推动社区和土壤自身的再生。
这种重新定义,为建筑 领域提供了发挥重要作用的契机。与农业生态学接轨,不仅意味着支持粮食生产 ,还意味着要关注维持粮食生产的更广泛的文化、空间和生态条件。这意味着建筑设计要顺应季节变化,支持共享利用,并以尊重土地和耕作者的方式开展建设。建筑不再仅仅是围合空间 —— 它成为培育、互惠与共生的媒介。
+ 4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204/tu-di-de-yun-lu-jian-zhu-zuo-wei-nong-ye-sheng-tai-xue-de-ti-xi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8月29日
克利福德塔 / Hugh Broughton Architects © Dirk Lindner
城堡 与堡垒 ,无论是独立矗立还是融入城乡景致之中,往往皆选址于具有战略意义、居高临下的要地。从高处俯瞰,它们傲视全城,其巍峨的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如今,这些场所的原始功能已仅限于供人瞻仰思索,它们正经历着重估与重新融入日常城市生活的进程 。这些曾是军事或政治权力象征的建筑 ,如今正通过当代改造项目焕发新生,在保留过往痕迹的同时,与其历史遗产 展开对话。
+ 2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758/cheng-qiang-zhi-shang-21-xiang-dui-cheng-bao-yu-bao-lei-de-dang-dai-gai-zao-gan-yu Camilla Ghisleni
2025年8月27日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69/bei-jing-gong-zuo-he-li-jian-zhu-shi-jian-shi-wu-suo-fang-an-she-ji-shi-xiang-mu-jian-zhu-shi-shi-nei-shen-hua-she-ji-shi-shi-xi-sheng 韩爽
2025年8月27日
Louis Kahn / Kimbell Art Museum © Rosenfeld Media via Flickr under CC BY 2.0
建筑往往由其实体形态、材料和结构元素所界定,但真正塑造空间体验的却是光 影。这些要素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引导着人们的动线,并激发情感共鸣,将静态的建筑结构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动态环境。纵观历史,建筑师们一直巧妙运用光影的相互作用 ,将其作为创造氛围与赋予意义的基本设计工具。
+ 4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34/chao-yue-xing-tai-guang-ying-ru-he-su-zao-jian-zhu-fen-wei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8月26日
办公环境
2016 年成立于上海,西涛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涉猎从一只吊灯到一个街区、从城市极小住宅室内到乡村老屋改造、从街头小店到青年社区等多种范畴和尺度的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也专注于既存建筑更新和居住空间的物体组织等研究课题。
我们项目不受类型与规模的限制,在每一个设计过程中关注尺度、构造、邻近性和亲密感、过去与即刻的协调,通过对类型的探索和理解,尝试去揭示每个场地的可能性。
我们的设计方法是退隐到内部,让空间自里面生长并突破边界,在常被忽视的建筑与室内的间隙构建连接。希望用基本的形式、清晰的比例关系和意外的剖面变化,创造出细腻适宜的内外整体尺度感;发掘直接而日常的本土材料和建造手法转化为对工艺和细节的深度表达,让生活于简单之中展开其全部的复杂性。
工作室的作品被Gestalten、Phaidon等出版社书籍收录,也广泛刊载于国内外权威设计媒体 -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Domus、The Plan magazine、AIT , Azure, wallpaper*、archdaily、dezeen、yellowtrace、DIVISARE等。
办公环境
网站: www.ateliertaoc.com
公众号: 西涛设计工作室
Instagram: atelier_taoc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2629/shang-hai-gong-zuo-xi-tao-she-ji-gong-zuo-shi-jian-zhu-shi-shi-nei-she-ji-shi-she-ji-yu-yan-jiu-shi-xi-sheng-shi-chang-he-mei-ti-zhuan-yuan Ryan Xu
2025年8月25日
向前,夏日的清凉,向后,山海交融美景 / Lang+Schwaerzler © Bruno Klomfar - Tom Maldener
从历史上看,公共洗浴 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需求,在私人浴室稀缺的地区催生了公共浴场。例如,在日本,钱汤(公共浴场) 在江户时代早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大多数家庭缺乏独立洗浴空间时的重要设施。同样,在世界其他地区,由于管道设施 和水资源管理被视为奢侈品,共享公共浴池成为城市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场所的功能逐渐超越了单纯的洗浴 ,成为人们社交、放松以及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琐事的场所。
然而,在现代社会,私人浴室 已在当代住宅中普及,有效解决了曾经使公共浴场不可或缺的卫生问题。随着咖啡馆、健身中心、酒吧和爵士乐俱乐部等替代性社交空间的兴起,传统公共浴池已不再发挥同样的基本功能。尽管仍有人欣赏公共洗浴的社交属性,但在陌生人面前换衣服和弄湿身体的不便,仍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 2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32/gong-gong-yu-chang-de-yan-bian-cong-bi-xu-zhi-suo-dao-ti-yan-zhi-di Jonathan Yeung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