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对手工制作的建筑以及当地和可再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感兴趣。 在对建设带来的巨额环境和经济费用的担忧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越来越被如今的城市规划者所接受,即“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 而同时又不损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数,正在经历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建筑师们在设计中开始探索更适合当地条件的建筑方法。 本文将通过考察木材、瓷砖、石头、砖、竹、夯土和再生窑砖等当地材料的再利用,就可持续建筑如何塑造当代中国建筑提供一些见解。

木作

宀屋 /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 的图像 27
Qimen Black Tea House / Atelier Lai. Image © Xuguo Tan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3 的图像 27
Qimen Black Tea House / Atelier Lai. Image © Xuguo Tang

“木架拆除后,我们重新在矩形墙里布置柱网,采用当地最常见的杉木作为梁柱结构。木构一层仍然按照传统的穿斗方式承托楼板,而到了二层承托屋顶的地方,木构采用了一种拟物化的形式语言,用一种俏皮的方式,以树冠的造型将屋顶向外悬挑,来覆盖和保护老墙。”

瓦作

奇峰村史馆 / SUP素朴建筑工作室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4 的图像 27
History Museum of Qifeng Village / SUP Atelier. Image © Rui Wan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5 的图像 27
History Museum of Qifeng Village / SUP Atelier. Image © Rui Wang

“就地取材,加工回用。无论是屋面的青瓦,还是二层简单的木楼板,都是耐久的老材料,只要仔细的拆除回收,对青瓦分拣处理,对木板稍作削切打磨,就能有效的回用。既节省了建造材料,又让改造后的建筑延续原有的历史文脉。”

石作

南迦巴瓦接待站 / 标准营造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6 的图像 27
Tibet Namchabawa Visitor Centre / standardarchitecture. Image Courtesy of standardarchitecture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7 的图像 27
Tibet Namchabawa Visitor Centre / standardarchitecture. Image Courtesy of standardarchitecture

“建筑的结构体系是传统砌筑石墙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墙体从60公分、80公分到1米厚不等,全部由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石头墙是自承重的,墙内附设构造柱、圈梁和门窗过梁,起到增强石墙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同时用来支撑混凝土现浇的屋顶。砌筑石墙的藏族工匠主要是来自日喀则,他们在石墙的砌筑上有很特别的习惯和方法,这一点是我们在图纸上设计不出来的。”

砖作

尼岔土家餐厅 / 上海彦文建筑工作室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8 的图像 27
Nicha Tujia Restaurant / Atelier A. Image © Byungmin Jeon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9 的图像 27
Nicha Tujia Restaurant / Atelier A. Image © Byungmin Jeon

“红砖大量用于该建筑的立面、内墙和地板。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原始建筑的风貌,保留了大部分的老砖墙,并根据功能需要做少量新砌。这种砖质地优、颜色正,在北京已很难寻觅,设计师特地赴上海找到一批颜色质地相近的红砖,是从老上海建筑上拆除回收的。新砌的砖没有刻意做旧,而是与原砖之间留了一条工艺缝,沿袭了Atelier A一贯坦诚不矫饰的风格。”

长城脚下三卅民宿 / llLab. | 叙向建筑设计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0 的图像 27
San Sa Village / LLLab.. Image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1 的图像 27
San Sa Village / LLLab.. Image © Fernando Guerra I FG+SG

“在北京的特殊大环境下,建筑材料的选择,制作,运输,都使建设的过程变得极为困难。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就地取材,材料以真实为本,不推崇装饰主义,以本真的形式展现。让风吹日晒的自然现象使材料更显底蕴。老石板的景观地面铺装,私院的渗水红砖,建筑墙根的石砖连接,建筑墙体的红砖青砖的搭配使用,却让相对凝重的材料特性及建筑几何形态的庄重感,呈现出了悠闲又安静的感觉。”

李子沟村红砖自然礼堂 / KEYWORKS + 礽建筑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2 的图像 27
Lizigou Red Brick Ceremonial Hall Building / KEYWORKS + RENGARCH. Image © Leo Sun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3 的图像 27
Lizigou Red Brick Ceremonial Hall Building / KEYWORKS + RENGARCH. Image © Leo Sun

”通过设计,我们希望为乡村提升社区、经济和文化的价值。我们的愿景是为当地设计一个新建筑,并在这个建筑中纪念早期的农业文明—从许愿到仪式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感恩。与此同时,完成一个关于时间的精神场所。通过对场地周边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当地早期民居—土窑,以及后期以拱券形式为单位的红砖民居。我们将这种形式看为当地具有情感记忆的建筑语言,并将它延用到当代的空间形式与功能中,尝试去发掘新的表现可能性。“

内胡同,储子营胡同36号院更新改造 / 超城建筑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4 的图像 27
In-Hutong Renewal of Chuziying Hutong 3 / CU Office. Image © Weiqi Jin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5 的图像 27
In-Hutong Renewal of Chuziying Hutong 3 / CU Office. Image © Weiqi Jin

”作为北京天桥北部平房区的更新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改造经费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这也使得这个示范项目更具现实意义。因此这个设计没有使用复杂的结构形式与昂贵的材料。仅仅使用了四种最普通的材料:木头、灰砖、钢、玻璃。建筑主体釆用北京传统木构,而提供新功能的部分:如玻璃窗、隐形空调风口等则采用钢结构与玻璃,而灰砖则因位置而定,采用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构造做法,并承担新与旧的衔接与转译。“

竹作

拾捨•竹里馆 / 杨永铨建筑设计事务所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6 的图像 27
Bamboo Lodge / QAD. Image © Ce Wan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7 的图像 27
Bamboo Lodge / QAD. Image © Ce Wang

“拾捨·竹里馆的“源”就是竹。自然、质朴、环保,尽量不去破坏自然,尊崇自然——这是我的一贯坚持。我喜欢自然的材料,也想穷竹之本源,一念一舍一世界。我将竹材加工成片状、条状和板状,加工后的竹材都经过高温蒸煮、石灰水浸泡,以达到防虫、防腐和防霉的效果,之后,再结合阻燃处理。加工过程中,为追求环保,尽量避免油漆。我尝试仅通过竹材不同的肌理质感来表达空间。客房内部以竹条、竹片、竹皮三种不同的材料肌理,搭建成拱形的竹编,形成每个空间独一无二的表皮。”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 / 迹·建筑事务所(TAO)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8 的图像 27
Wuyishan Bamboo Raft Factory / TAO - Trace Architecture Office. Image © Shengliang Su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19 的图像 27
Wuyishan Bamboo Raft Factory / TAO - Trace Architecture Office. Image © Shengliang Su

“回应气候和项目的功能需求,将当地非常普及的日常性材料与工艺在设计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用。建筑主体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砌块外墙(厂房建筑没有保温要求,外墙局部将空心砌块横放砌筑使其满足通风需要),屋面采用水泥瓦,竹、木作为遮阳、门窗、扶手等元素出现。所用材料和工艺均来自当地,且都秉持相同的原则——材料以不作过多表面处理的方式出现,呈现自身的特点。“

夯土作

三宝蓬艺术中心 / 大料建筑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0 的图像 27
SanBaoPeng Art Museum / DL Atelier. Image © Sun Haitin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1 的图像 27
SanBaoPeng Art Museum / DL Atelier. Image © Sun Haiting

”这里用到的几种主要材料:夯土,钛锌板,洞石,都是比较容易留下时间痕迹的,会变化,甚至说会老化,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像酒一样,沉的香。至于夯土墙,我们需要个连续的,内外一致的墙体来增强那种“直接”的紧张感,而且当地的土又特别好,是那种发红的粘土,所以第一次汇报时就跟业主达成了一致。“

山间游客中心 / 土木石建筑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2 的图像 27
Chatouya Visitor Center / Tumushi Architects. Image © Chao Zhang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3 的图像 27
Chatouya Visitor Center / Tumushi Architects. Image © Chao Zhang

”我们重新利用当地材料,黄土再夯筑成墙,青瓦立砌成铺装景观。于此同时,银灰色的金属横向墙面扣板轻盈而现代,透明的玻璃幕墙让立面看起来明亮通透。在靠近河岸的茶室,我们使用窄条的木纹清水混凝土。混凝土的材质加强了建筑浑然一体的体量感,而窄板木纹给予建筑更好的尺度与肌理。材料使用上的离散与对比,强化了设计概念中山水聚落的构想。传统的材料,带着时间的痕迹,与现代的材料构成一种富有张力的联系。“

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 /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4 的图像 27
Qingxiao Residence / Shul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mage Courtesy of Shulin Architectural Design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5 的图像 27
Qingxiao Residence / Shul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mage Courtesy of Shulin Architectural Design

”乡村营造存在特有的限制性因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在建筑材料运用上,利用在地化的材料变成一种建造策略,村落中回收的小青瓦、原建筑夯土墙体材料、当地的毛石砌块、竹子、老石板、回收老木板,水磨石,都是一些在地化的材料,方便就地取材,回收利用,再生环保。在建造工法上,遵循当地的的一些传统建造工艺,建筑主体的墙体材料回收利用原夯土房上拆除下来的土料,拆除后堆放在建筑旁边空地,民宿建造时将其重新夯筑作为墙体,一方面节约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成本,一方面夯土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被充分体现。”

窑作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 朱锫建筑事务所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6 的图像 27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Museum / Studio Zhu-Pei. Image Courtesy of Studio Zhu-Pei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 27 的图像 27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Museum / Studio Zhu-Pei. Image Courtesy of Studio Zhu-Pei

“砖窑不仅是景德镇城市的起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与交往空间。它“保存着与这座城市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记忆温度。这些薪火相传的不灭记忆,是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瓷窑独特的东方拱券原型,窑砖的时间与温度的记忆,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不仅窑炉作为建筑类型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修建窑炉的材料“砖”也是可知可感的。在达到一定生命周期蓄热性能衰减后窑砖被从窑炉上替换下来,又可以成为修建居住建筑的材料。窑炉早已成为景德镇文化记忆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御窑博物馆的空间类型。”

本文是 ArchDaily 主题: 最新资讯,每个月我们都会通过文章、采访、新闻和项目等内容深入探讨一个主题,点击此处可以了解更多主题内容。ArchDaily一如既往,提供优质的内容给全球读者,如想提交项目/文章,请联系我们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Miao, Scarlett. "传统材料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Loc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30 8月 2021.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67247/ke-chi-xu-xing-wei-lai-chuan-tong-cai-liao-zai-dang-dai-zhong-guo-jian-zhu-zhong-de-chuan-cheng-yu-chuang-xin>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