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
文章
文章
7天之前
Drawing Studio / CRAB Studio © Richard Bryant
20 世纪 60 年代,当建筑电讯派(Archigram)公布他们关于充气城市和可移动巨型结构的狂热构想时,他们看似在设计建筑。然而,在这表象之下,这些先锋派人士正通过激进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组织形式替代方案来推动文化变革 。在《多姆斯》(Domus)或《卡萨贝拉》(Casabella)杂志的行文间隙中,实验室悄然隐现,这些提案既是对未来文明的蓝图描绘,亦是双重意义的呈现。从 1919 年格罗皮乌斯(Gropius)的包豪斯学院,到 20 世纪 70 年代阿科桑蒂(Arcosanti)的沙漠实验,建筑一直扮演着文化预言的角色。建筑实体即为论点,图纸则是愿景。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与 20 世纪明星建筑师们所想象的极为相似的世界 —— 模块化建筑、互联数字城市以及自动化系统。然而,当代建筑却鲜少以同样全面的自信姿态来提出文化构想。
+ 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068/cong-she-ji-xu-gou-dao-she-ji-wei-lai-jian-zhu-zai-wen-hua-sheng-chan-zhong-jiao-se-de-zhuan-bian Ankitha Gattupalli
2025年10月30日
In’Cube Danone Research & Innovation Center / Arte Charpentier © Christophe Valtin
木材作为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革新重塑。随着当代建筑愈发关注可持续性与环保责任,这种材料的受欢迎程度也与日俱增。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其木材能储存这些碳,从而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只要树木源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由木材衍生出的材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就会相对较少。然而,为了充分挖掘这种材料的潜力,人们研发出了众多技术与改良方法,旨在使木材的特性适应并满足现代设计与施工的需求。从热改性 到工程木材 ,再到用途多样的刨花板,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木材对当代建筑严苛要求的适应性,还将这种可持续材料的可用性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93/cong-chuan-tong-dao-chuang-xin-xian-dai-ke-ji-ru-he-bian-ge-mu-cai-de-qian-li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10月30日
视频
Zaishui Art Museum /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 Stanley Fung
将自然元素 融入建筑设计一直是创造舒适的、可持续环境 的基本追求,这种环境不仅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还改善建筑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有广阔景观 的地区,融入自然元素 对于无缝连接建筑与其场地至关重要。相反,在被建筑物主导的密集城市环境中,引入绿色植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将自然重新引入所谓的“水泥丛林 ”。
然而,超越传统的景观特征——如水 景喷泉、绿色墙面、花园或庭院——建筑师正在重新定义与自然共生的意义。焦点已转向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深度整合,创造出模糊建筑与有机之间界限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是“驯服”自然。当这些设计成功实施时,它们超越了促进幸福感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它们唤起了一种深刻的宁静、力量与和谐,改变了我们感知和居住空间的方式。
+ 2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918/xun-hua-zi-ran-jian-zhu-ru-he-zhong-xin-ding-yi-qi-yu-huan-jing-de-guan-xi Jonathan Yeung
2025年10月30日
Take Photo© Take Photo via Shutterstock
预制装配技术 是建筑与施工领域最具变革性的创新之一,它重新定义了建筑的设计、制造与组装方式。尽管这一概念并非新生事物,但其应用已不断发展,展现出更为广泛的优势。传统上,预制装配技术因其精度与质量 而备受推崇,而如今,它在成本与时间效率方面的优势 同样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利用不同地区在劳动力与生产方面的差异时表现尤为突出。这一转变促使预制装配技术在高端设计驱动型项目以及大规模、高性价比的公共建筑领域重新焕发生机。
+ 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33/cong-gao-ke-ji-di-biao-jian-zhu-dao-she-hui-zhu-zhai-yu-zhi-zhuang-pei-shi-jian-zhu-de-yan-bian-jiao-se Jonathan Yeung
2025年10月29日
Straight River Northbound Safety Rest Area / Snow Kreilich Architects © Corey Gaffer
“公共广场和市政基础设施是抵御此类袭击的第一道防线,”时任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席托马斯·沃尼尔(Thomas Vonier)宣称。自“9·11”事件及大规模暴力事件发生以来的数十年间,美国乃至全球的城市都面临着重新审视“安全”含义 的压力。安全究竟是指设置路障、隔离墩和实施监控?还是指建立信任、提高可见性、收集证据、增强韧性?多个项目在不同尺度上直面这些问题,展示了建筑设计与法证思维如何携手保护社区和公民生活。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110/yi-she-ji-bao-an-quan-jian-zhu-shi-yu-fa-zheng-zhuan-jia-ru-he-kua-chi-du-zhong-gou-an-quan-li-nian Ankitha Gattupalli
2025年10月27日
Marsk Tower / BIG © Rasmus Hjortshoj
从高处俯瞰世界 ,这是一种超越文化与时代的渴望——近乎本能地想要探寻新的视野 、获得更广阔的视角,并在那一刻,仿佛置身于日常时光之外。观景塔 将这种渴望化为了现实:它们矗立于森林 、山峦、城市公园 或海岸风光 之中,邀请人们驻足停留,缓缓凝视,以静谧或趣味的方式探索周遭环境。它们不仅是提供视野的建筑,更是带来体验的场所。当我们踏上它们的台阶 或坡道 时,身体也参与了一场从地面到天空的过渡仪式。
+ 2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378/yun-duan-de-jian-zhu-quan-qiu-25-zuo-guan-jing-ta Camilla Ghisleni
2025年10月26日
Little House on the Ferry / GO Logic © Trent Bell Photography
待客空间 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文化 如何诠释慷慨、关怀、归属感与身份认同。在繁忙的城市环境中,这种文化特质体现在酒店、服务体系以及精心设计的设施 上,它们直接塑造着访客的体验。这些空间将关怀转化为可衡量的形式,其成功与否与效率、奢华程度及品牌特色紧密相连。
而在美国乡村 ,待客之道遵循着截然不同的逻辑。在这些地方,关怀根植于劳动与社区之中,同时直接回应着特定的生态与文化地理环境 。偏远的距离、有限的基础设施以及紧密的社会网络,要求建筑具备灵活性与自给自足的能力 。设计需顺应多变的天气、利用当地材料,并融入一种邻里互助蔚然成风的文化。在此背景下,待客的建筑界限以一种既顺应环境又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现。
+ 3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344/min-su-yu-kang-kai-zhi-dao-mei-guo-xiang-cun-de-dai-ke-kong-jian Olivia Poston
2025年10月24日
Concéntrico Pavilion / sauermartins + Mauricio Méndez. Image © Josema Cutillas
随着城市持续发展,我们目睹了越来越多精心规划 、彻底执行且严格监管的方法被应用于塑造城市中心及其周边空间——这些方法带来了好坏不一的影响。随着规范、限制和准则的不断完善 与收紧,城市环境变得更安全、更均衡,也更不易出现意外状况。然而,其负面影响在于,高度管控的区域可能会逐渐走向过度秩序化和过度净化,失去了往昔那种杂乱无章 、逐渐累积的特质,而正是这种特质曾孕育出小巷、剩余空间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动路线——这些往往诞生于法规灰色地带中社区持续即兴创作 之下的环境条件。
作为回应,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倡议项目提出采用短期城市装置来测试城市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些作品旨在通过深思熟虑且贴合具体情境的空间实践,激发 关于城市现状与城市能够为社区提供何种可能性的对话。与那些更为保守、依赖大量数据且由机构主导的项目不同,临时装置 强调时效性、速度和实验性。它们保持着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公众认知,从而使其现实意义,有时甚至包括其存在时长都能在现场得以确定。一个值得关注的范例是西班牙洛格罗尼奥(Logroño)举办的国际性节庆活动——Concéntrico ,该活动被构想为一个城市创新实验室。在迎来第十届之际,这一节庆活动即将出版《Concéntrico:城市创新实验室》一书,该书对过去十年来,通过连续多届活动所塑造的城市设计实践与集体变革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梳理。
+ 3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899/duan-qi-zhi-ju-chang-yuan-zhi-xiao-concentrico-ru-he-jiang-cheng-shi-zhuan-bian-wei-gong-gong-kong-jian Jonathan Yeung
2025年10月22日
© Dia Mrad
“我们设计贝鲁特”活动将于 2025 年 10 月 22 日至 26 日迎来第二届,再次彰显贝鲁特这座城市在全球设计对话中的关键地位。该设计盛会为期五天,以黎巴嫩一些最具历史意义的遗址为背景,将建筑、工艺与文化融为一体,围绕传承、复兴与延续性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们设计贝鲁特” 活动以赋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促进设计师、工匠、学生和建筑师之间的协作 —— 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联结与创意表达平台。它是一个疗愈、创新的空间,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该地区日益崛起的设计人才的窗口。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208/wo-men-she-ji-bei-lu-te-2025-zhong-zhen-li-ba-nen-jian-zhu-yi-chan Rene Submissions
2025年10月22日
Project by Sabin Design Lab Cornell University and the DEfECT Lab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John Munson and Jason Koski
几十年来,技术演进一直由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所驱动 —— 这一趋势因摩尔定律 的著名预言而广为人知。从简陋的机械装置到高度精密的微处理器,这一发展轨迹推动了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微型化与普及化。如今,随着量子计算的到来,一场新的飞跃已近在眼前。与经典比特(每次仅能表示一个值 —— 0 或 1)不同,量子比特能够同时表示这两种状态的组合。这意味着,传统计算机一次只能测试一种可能性,而量子计算机却能同时探索多种可能性,从而大幅加快复杂问题的解决速度。分子模拟、物流优化以及密码学领域的进步,只是这一新兴前沿技术所改变的众多领域中的几个例子。
在建筑行业 —— 这一向来对急剧变革持抵触态度的领域 —— 材料的演进同样有其突破性的时刻。从雕刻的石材到钢筋混凝土,从原木到高性能复合材料,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拓展了建筑在结构、美学和功能方面的边界。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测试新一代材料 ,这些材料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被动”的观念。它们是智能材料,能够感知、响应,甚至与周围环境及使用者进行互动,从而对“惰性物质”这一基本概念发起了挑战。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0482/chao-yue-wu-zhi-cai-liao-zhi-neng-jiu-jing-neng-fa-zhan-dao-he-chong-cheng-du Eduardo Souza
2025年10月21日
文化是人们用以表达自我、共同理解世界的一整套知识与实践。正如巴西哲学家玛丽莱娜·肖伊(Marilena Chauí)所提醒我们的 那样,该词源自拉丁语“colere”,意为“照料、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意味着照料土壤,而宗教崇拜则是对诸神的护佑。文化的核心在于创造象征性宇宙,它通过包括建筑在内的不同语言来表达,并跨越时间编织起联系。文化既守护着过去的记忆,又为未来开辟新的可能。
本月,ArchDaily 将聚焦“今日文化建筑” ,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建筑如何塑造文化的生产、消费与体验方式?该主题审视了建筑如何既塑造又回应文化生活——从博物馆、剧院和图书馆的恒久性,到展馆、装置艺术和虚拟平台的瞬时性。它探讨了建筑师在策展、舞台设计和展览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文化空间在电影和数字呈现中的描绘方式。
+ 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207/jin-ri-wen-hua-jian-zhu-archdaily-shi-yue-bian-ji-zhuan-ti-ju-jiao Romullo Baratto
2025年10月21日
Casa abovedada / Edward Rojas Arquitectos © Antonella Torti
无论是坐落于斜坡之上、河流沿岸、树丛之中,还是广袤的山坡之畔,每一片地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鲜活地展现着当地传统。通过建筑,对特定材料的试验、欣赏与运用,以及建筑技术、地方工艺和因地制宜的工具,旨在守护历史故事,并传承那些塑造了当今许多建筑实践的发现与智慧。在智利,木瓦片的语言唤起了人们对历史根源的沉思,以及对关系、时间线与生活网络的深刻理解。
+ 2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5210/chong-wen-hua-jian-zhu-yu-di-yu-chuan-tong-zhi-li-na-xie-xun-huan-li-yong-bing-zhan-shi-mu-wa-pian-de-fang-wu Agustina Iñiguez
2025年10月20日
耐候钢与荒废古堡,Helfštýn城堡修复更新 / Atelier-r © BoysPlayNice
修复、活化 、改造 —— 这些行动在当代城市中愈发常见,建筑在其中扮演着缝合城市肌理中层层叠加的时间印记的角色 。面对这一任务,建筑师们探索了多种设计策略 。其中,有一种材料在历史建筑及环境的改造中频繁且有效地出现,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耐候钢(corten steel)。其锈迹斑斑的表面,纹理与色调丰富,似乎为如何将新元素融入旧环境这一难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但为何这种材料在这些场合中如此常见?仅仅是因为它的耐用性和多功能性,还是其视觉与象征意义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 2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110/ji-lu-shi-guang-de-cai-zhi-10ge-yun-yong-nai-hou-gang-corten-steel-de-dang-dai-xiang-mu Camilla Ghisleni
2025年10月17日
贾迪德派遗产博物馆 © Uzbekistan 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CDF). Image © Lina Ghotmeh — Architecture
Lina Ghotmeh 以其兼具诗意与严谨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她已成为当代设计领域最具说服力的声音之一。她的作品跨越各大洲,从伦敦大英博物馆西翼 的重新设计,到埃尔奥拉(AlUla)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其中不乏标志性的委托项目,如伦敦的蛇形画廊展馆 、贝鲁特的石头花园 、2025 年大阪世博会的巴林馆 ,以及她年仅 25 岁时便在竞赛中胜出、负责设计的爱沙尼亚塔尔图的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 。通过一系列层层叠加、相互映照的项目,戈特梅已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将记忆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无论她在哪里进行建造,其设计过程都捕捉着人与人、人与场所、过去与未来之间持续不断的对话。
+ 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917/lina-ghotmeh-tan-ji-yi-bo-wu-guan-yu-wei-lai-kao-gu-xue Christele Harrouk
2025年10月12日
© VELUX
建筑超越了其界定空间和提供防护的基本功能;它塑造了用户体验,影响着舒适感、宽敞感和幸福感。在组成建筑的众多元素中,开口对于连接室内外、平衡私密与透明、以及允许自然光和通风进入至关重要。特别是自然光 ,它能改变环境、界定氛围并提升建筑细节,使空间更加动态和诱人。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890/jia-yu-chui-zhi-zhao-ming-ying-zao-kong-jian-zong-shen-gan-yu-shu-gua-du-de-ce-lue Eduardo Souza
2025年10月09日
Paimio Sanatorium / Alvar Aalto © Leon via Flickr under CC BY 2.0
20 世纪初,结核病成为整个欧洲 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促使人们建造专门的设施以助患者康复。芬兰 的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便是建筑在促进疗愈方面具有开创性潜力的典范之作。该疗养院由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于 1929 年至 1933 年间设计,将创新的设计原则与对人类需求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为医疗建筑树立了新的标杆。
阿尔瓦·阿尔托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领军人物,他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视为对医疗危机的功能性回应,但更不止于此。他精心打造了一个空间,让建筑成为关怀的工具 ,将自然光、通风和和谐的形式融为一体,以支持患者的身体和情感健康。这一项目标志着阿尔托职业生涯 的转折点,展现了他将现代主义理念 与对环境和人类体验 的深刻洞察力相结合的能力。
+ 2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523/a-er-wa-star-a-er-tuo-alvar-aalto-pa-yi-mi-ao-jie-he-bing-liao-yang-yuan-bei-hou-de-gu-shi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10月09日
视频
Meeting House Square, Temple Bar © Sean Harrington Architects
爱尔兰资深建筑评论家谢恩·奥图尔(Shane O'Toole )曾提到,20 世纪 70 年代他在欧洲旅行时,“人们普遍会问,爱尔兰有现代建筑吗?而如今,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我们不仅斩获了普利兹克奖 ,还五年内涌现出两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皇家金奖 得主。”他将这种观念的转变归因于一场设计竞赛,正是这场竞赛开启了当今爱尔兰多位获奖建筑师的职业生涯。这场竞赛就是 1991 年在爱尔兰 首都都柏林 市中心举办的圣殿酒吧区框架规划竞赛,获胜者是一个名为 91 小组的建筑师团队,其成员当时都只有三十多岁。
+ 1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524/91-xiao-zu-du-bo-lin-jing-sai-cheng-wei-ai-er-lan-jian-zhu-zhuan-zhe-dian-de-sai-shi Mohieldin Gamal
2025年9月27日
Unite d' Habitation / Le Corbusier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 作为一场革命性运动 应运而生,它摒弃了历史风格,将功能性、创新性和理性置于首位。基于工业进步的承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等建筑师倡导使用新材料和新的建造方法,力求创造一种普适的建筑语言。他们的作品引入了激进的理念:开放式平面布局 、为引入自然光 而设置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以及将建筑抬升的“独立支柱”(pilotis ),这些都象征着一个新的建筑时代的到来。然而,尽管现代主义提出了诸多开创性理念,但其与可持续性 之间的关系却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论。
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师试图通过经济适用房和高效设计来应对社会和经济挑战,但他们对混凝土和钢材等高能耗材料的依赖,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环境后果。现代主义者所推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往往忽视了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 ,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现代主义建筑所蕴含的功能性与适应性原则,为我们如今所认可的可持续实践奠定了基础。从勒·柯布西耶的屋顶花园,到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对自然的融合设计,环保设计理念的种子无疑已然存在,尽管在当时的实践中尚显局限。
+ 2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219/zhong-xin-shen-shi-xian-dai-zhu-yi-hui-su-gai-yun-dong-yu-ke-chi-xu-xing-zhi-jian-cuo-zong-fu-za-de-guan-xi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9月25日
克罗嫩莱茵地块停车楼项目/ MONO Architekten © Courtesy of Gregor Schmidt
在建筑领域的讨论中,停车楼常被边缘化,且往往被视作仅具实用功能而被忽视,然而它们仍是城市景观中最为普遍的建筑结构之一 。这些停车楼专为满足私家车需求而设计,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塑造着城市天际线,并消耗大量资源,但与文化机构、学校或住宅相比,它们极少获得同等的关注 —— 或建筑层面的精心设计。尽管这些建筑无处不在,却往往在日常生活背景中悄然隐匿,被视作基础设施必需品,而非设计机遇。
不过,这一状况正开始改变。随着城市交通方式 经历深刻变革 —— 从私家车保有量的下降,到电动汽车 和共享交通系统 的兴起 —— 停车基础设施的角色正被重新定义。建筑师和规划师正重新构想停车楼,将其视为可适应的框架,能够融合公共空间、生态功能及多功能用途。这些新方法挑战了将停车视作剩余建筑类型的传统观念,转而将其定位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公共建筑,能够支持更具包容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模式。
+ 2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175/bu-zhi-yu-ting-che-12-ge-zhong-su-cheng-shi-kong-jian-de-ting-che-lou-xiang-mu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9月24日
USB Basic Services Unit Prototype installed in Venice © celestiastudio
在由威尼斯欧洲文化中心 组织的“时空存在”(Time Space Existence exhibition )展览期间,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 Alejandro Aravena 及其事务所 ELEMENTAL 展示了一款新型渐进式住房解决方案的全尺寸原型。该原型名为 USB Core,即基本服务单元住房原型 ,旨在展示如何通过高效建造,在极小空间内提供所有基本住房组件。这一原型也是该建筑事务所与混凝土制造商及研究机构 Holcim 合作的成果,采用了新研发的一种零净碳排放混凝土混合材料建造而成。同时,该原型还根据循环经济原则,全部采用了再生骨料。此次合作旨在展示一种更具环保意识且成本效益高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服务,同时不对地球环境造成伤害。
在威尼斯现场,ArchDaily 主编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弗洛里安(Maria-Cristina Florian)有机会与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坐下来,探讨了此次合作的意义、住房的迫切需求,以及建筑师作为协调多方参与过程的关键角色。
+ 2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120/zhuan-fang-alejandro-aravena-tan-tao-jian-jin-shi-jie-jue-fang-an-yu-ling-jing-tan-pai-fang-hun-ning-tu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9月24日
Courtesy of Buildner
在建筑领域,竞赛常常成为激发创造力、开展实验以及解决问题的平台。对于 Wandrian 工作室的创始合伙人 Daniel Rojas 而言,在由 Buildner 和 Kingspan 联合赞助的 2023 - 2024 年度微型住宅(MICROHOME)竞赛中获奖,是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时刻。他的项目“城市住宅舱”,通过将闲置办公空间重新打造为紧凑、可持续的住宅,为应对全球住房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Rojas 的设计在创新、功能性与可持续性之间取得了平衡,让人们得以一窥建筑如何能够应对当今一些最为紧迫的挑战。随着下一届竞赛的临近,Rojas 分享了他获奖项目的见解,并为未来的参赛者提供了建议。
访问微型住宅(MICROHOME )竞赛官网,了解2025 年公开赛的详细信息,并在 2 月 13 日截止日期前完成注册。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4218/kingspan-buildner-wei-xing-zhu-zhai-huo-jiang-fang-an-jie-xiao-zhong-xin-ding-yi-jin-cou-xing-ju-zhu-kong-jian Rene Submissions
2025年9月23日
Aire Pavilion / P+S Estudio de Arquitectura © Imagen Subliminal (Rocío Romero + Miguel de Guzmán) + Javier Callejas
倘若我们将建筑想象成生命系统,专为以最小影响进行组装和拆解而设计 ,那会怎样?这是一种开放、模块化且适应性强的建筑形式,旨在与周边环境共同演变,顺应季节变化和按需调整,而非一成不变。初看之下,这一理念似乎自相矛盾,因为许多建筑本就是为持久存在而建造,旨在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抵御岁月侵蚀,避免被拆除 。正因如此,逆转或拆除建筑往往被视为一种倒退。然而,倘若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所有场景,那又当如何?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60/wei-bu-chi-jiu-er-jian-ke-ni-jian-zhu-ru-he-zhong-xin-ding-yi-wo-men-de-jian-zao-fang-shi Enrique Tovar
2025年9月22日
茅贡粮库艺术中心 / 场域建筑 © Rui Zhu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混凝土 仍是主导性的建筑材料。尽管人们对其环境影响的担忧与日俱增,但混凝土仍契合众多开发商和客户的首要需求 —— 它施工迅速、成本效益高且极为耐用 。因此,中国大多数建筑类型仍高度依赖混凝土。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波特兰水泥 生产国,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依赖。深植于原材料制造与经济基础设施的庞大供应链,确保了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始终是默认之选。
然而,从历史上看,中国建筑建立在深厚的木构建筑传统之上。紫禁城 就是一个绝佳范例:它不仅是中国建筑遗产的象征,而且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之一。这一传统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木构建筑在中国当代建筑行业中是否仍有切实可行的未来?
+ 4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18/mu-cai-jie-gou-ying-zao-zhu-dang-dai-zhong-guo-zhong-xin-si-kao-mu-gou-jian-zhu-de-10-ge-xiang-mu Jonathan Yeung
2025年9月22日
Ibdadesign - Dubai. Image © Marc Goodwin
建筑和设计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经常需要管理大规模的投资,并涉及众多专业人员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完工建筑的质量 ,还取决于建筑公司有效管理业务运营的内部能力 。对于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说,衡量绩效的标准不仅仅是财务指标,它还包括反映公司效率、创造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各种因素。
从财务目标到客户关系管理、创新 、影响力 和专业发展,都可以对几个关键指标进行衡量,帮助建筑师和设计师从不同角度衡量自己的绩效。有句名言 说得好:“有衡量才有管理”。为了帮助实现这一目标,Monograph 的《2024 年建筑设计业务基准报告》 对五项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
+ 1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4016/ru-he-heng-liang-jian-zhu-she-ji-gong-si-de-ji-xiao Maria-Cristina Florian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