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对东京丹下集团的总裁兼高级首席建筑师丹下宪孝进行了访谈,期间讨论了他与知名建筑师父亲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家,1987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之间的关系,其父为第一个家庭建造的房子的命运,从哈佛毕业后立即加入父亲事务所的决定,分享他父亲的设计原则,以及他独立设计的第一个作品背后的构想——位于东京的 50 层的蚕茧大厦(Mode Gakuen Cocoon Tower),一座可以容纳 10000 名学生的垂直校园;该项目在 50 位国际建筑师参加的竞赛中拔得头筹。
从意外进行建筑研究,到最终爱上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及其众多层次,Johanna Meyer-Grohbrügge 对建筑的双重性感到惊奇;智慧层面与物理层面。Meyer-Grohbrügge 在柏林的创始人,建筑师和她的工作室寻求内容的空间化,建立关系,并找到共同生活的解决方案。
希腊博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曾经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外表,而是其内在的意义”。世界各地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试图通过向市民提供意义感和认同感来寻求实现这一目标。公共艺术以壁画、装置、雕塑和雕像的形式与博物馆外和公共领域的观众互动。这种艺术呈现了一种集体重新定义社区、身份和社会互动等概念的民主方式。
预计到 2050 年,原材料的迅速枯竭将使世界上没有足够的沙子和钢材来建造混凝土。另一方面,建筑成本持续飙升,相较去年增加了 5%到 11%。而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建筑业仍然占空气污染的 23%,气候变化的 50%,饮用水污染的 40%,以及填埋废物的 50%。可见,建筑业、环境和人类都面临着相互影响的若干挑战,但处于最不利地位的是人类。
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于近期公开了位于日本冲绳石垣岛的全新项目“非酒店酒店(Not a Hotel Ishigaki)”的设计。这个独特的热带度假酒店坐落在圆形的场地之上,并朝向周边的自然景观开放。建筑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起伏的绿植屋顶,这一屋顶的形态让人们可以通过露台直接抵达绿色环境之中,同时自然也可以直接径直延伸至室内空间,并与草地、休闲区、婆娑树林、和映照着天空变幻的镜面水池等共同构筑了与自然互联的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