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背景下,当代建筑面临着一项独特挑战:即在严格遵循保护指导原则的同时,复兴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从城市中心到自然景观,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项目展示了创新与遗产保护之间微妙的平衡。无论是在特大城市、受保护的自然景观,还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建筑师的任务都是在不损害其历史价值的前提下,重新构想这些空间。每个项目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遗产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并保持其相关性。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着大量宗教信徒,其宗教表达也极具多样性。非洲大陆遍布着宗教意义深厚的标志性建筑,如内罗毕中部的The Cathedral Basilica of the Holy Family、南非的Hare Krishna Temple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城市的城市脉络中,作为宗教聚集场所的建筑是关键组成部分。在很多案例中,宗教建筑都与城市格格不入,它们被遗忘在角落,或是违背经典而采取奇特的建筑形式。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国家公园——这些公园是专门划分出来的保护区,公园内的土地都保留着自然状态,供人们参观游玩。然而“国家公园”这个名词本身,却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英国,这个名词仅仅表示供游客游玩的相对还未开发的地方。而在美国,这个名词则特指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所运营管理的63处保护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