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3 的图像 34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更多图片+ 29

上海, 中国
  • 建筑设计: 一造科技, 同济大学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500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21
  • 摄影师
  • 总建筑师: 袁烽
  • 建筑设计: 闫超,高伟哲,陈佩
  • 数字建造团队: 张雯,韩力,张立名
  • 数字建造: 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
  • City: 上海
  • Country: 中国
展开收起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为目标,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首次活动,主题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通过空间艺术季活动,推动社区生活圈建设,让人民有更多参与度,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演绎展由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作为策展召集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主策展团队,将于2021年9月25日开展, 26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两个月。

主题演绎展选址为新华街道的上生新所,围绕社区生活圈主题,分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 人民城市”“社区 • 元空间”“细胞计划 • 亚关系”三大板块。其中,同济大学袁烽教授作为总建筑师,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能建造团队,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布展团队,在20天的极短施工周期内,打造了“共Communicate”“融Connect”“动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云Cloud” 六种社区元空间,建构出多种可快速、灵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动载体范本。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Communicate 
主馆取名“共”,利用上生新所停车场的带状空间,置入一个数字木构工艺的拓扑曲面建筑,通过木结构屋面的扭转变形弥合了室内外动态关系: 曲面顶部开口将天光引入室内,提供观展导向的同时,模糊了室内外的体验;曲面临广场一侧下压变形,在室外提供了座椅看台,并与对面历史建筑形成呼应, 呈现出15分钟生活圈中城市建筑的公共性与市民性。 主馆在建造上采用了机器人木构技术和机器人3D打印技术,两大数字建造技术的应用即保证了主馆异形空间的高质量高效完成,又给主馆增加不少科技色彩。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室内图, 拱
© Schran Image

一造科技研发的机器人木构工艺基于传统胶合木生产工艺进行了智能化扩展与升级:自主研发的大尺度异形木构件机器人线切割技术可以针对双曲木构件进行切割;集成化木构工具包集合了多种木结构构件节点加工工具,满足目前任意木结构节点加工需求。主展馆设计的主要亮点之一——面向主广场的双曲面休息平台,借助该项技术进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保障主场馆主体结构的快速高质量生产和搭建。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室内图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室内图, 椅子
© 王可

Connect
副馆取名“融”,意为联系、融合,选址上生新所与北侧晨品人才公寓之间的绿地空间,运用数字木构与机器人3D打印工艺,建构出一个沉浸式展陈空间。预制3D打印板流动的曲面形式变化,形成动态的街道家具设施。同时,数字化预制木构件的折叠形式语言在入口处围合出一个半户外空间,为内部封闭的沉浸式投影空间提供了缓冲和过渡。最终,整个建筑通过一系列空间变化将真实的城市空间和虚拟的城市影像连接起来。展馆建造使用大量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主体结构将采用一体化预制钢结构,在工厂内进行钢结构模块化生产,将场馆主体结构分解成几个大的单元,在厂内进行预制生产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拼,大大提升现场搭建速度。维护结构采用预制保温防水一体化轻钢墙板,防水保温一体且安装方面,适用于现场快速安装。装饰面层采用3D打印预制装饰板,具有精度高、制作快、安装方便等特点。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3 的图像 34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室内图
© Schran Image

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
社区盒子取名“动”“享”“艺”,分别对应社区中的运功、交往、文化生活。社区盒子采用预制装配化的构造体系,通过机器人大尺度 3D 打印技术将社区设施、智慧屏、环境调控装置、太阳能板等高新技术整合成一体化的产品, 实现了灵活的设计和批量定制建造,并具有高度的场地适应性和功能多样性,为当代城市集约性社区空间提供了一种开放的生活场所,成为当代城市15分钟生活圈中的活动载体。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
© Schran Image

运动盒子
通过置入单车器械和沉浸式投影屏,将骑行运动与城市影像体验结合,提供了一种通过虚拟技术扩展城市空间的可能性。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解压盒子
通过高度适应性的内部空间,提供视频联网等当代数字生活工具,为社区提供了一处集休闲、办公、学习、联络等多种功能的场所。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Schran Image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
© 王可

文化盒子
通过营造一个舞台布景式空间,为社区提供了一个微型艺术场所,以参与式艺术展示为媒介,连接文化与社区生活。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Cloud
3D打印艺术装置取名“云”,以建筑机器人云3D空间打印技术,将抽象的城市轮廓转化为半透明的像素化网格,通过网格的疏密变化,呈现出都市天际线的动态形式。装置在保证自由穿行的前提下,同时将中庭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围合感的区域,弥合了开放的流动性和私密的场所感。在一动一静之间,再现出当代大都市生活的缩影。每根飘带的立柱周边包围了一圈3D打印座椅,为广场提供了更多行人驻留休憩的空间。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
© 王可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 王可

3D空间打印实现了通透轻质高强的3D打印构件,配合同样半透明的3D打印座椅,使云的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 建筑图, 表皮
© 王可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上海,中国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15分钟社区·元空间 / 同济大学 + 一造科技" [15-Minutes Community Meta-Box / Tongji University + Fab-Union Technology] 08 10月 2021.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69731/15fen-zhong-she-qu-star-yuan-kong-jian-tong-ji-da-xue-plus-zao-ke-j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