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建筑师: Crossboundaries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2560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19
  • 摄影师
    摄影师:杨超英
  • 主创建筑师: Binke Lenhardt,董灏
  • 设计团队: 于兆雄, 周业伦Alan Chou, Andra Ciocoiu, Silvia Campi, 郝洪漪
  • 业主: 北大附中
  • City: 北京
  • Country: 中国
展开收起

冲突Dalton教育与原有空间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北大附中国际部)设立于2010年,学院位于北大附中西楼的五层与六层。实行Dalton教育培训模式,主要以书院,实验室为基础,推行Liberal Art Education。道尔顿制(Dalton plan), 一译“道尔顿计划”。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20世纪初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形式。这种教育模式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孩子大学”(Children's University)。

国际部原有的平面布局为中间走廊,两侧教室的传统布局方式,无法满足学院最核心的教育理念与基本设计方向,也影响了许多教育活动的进行。一通到底的封闭走廊与学院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make learning visible’(使教学可视化)形成了鲜明的冲突;一间间阵列排布的教室让项目制的自主学习过程以及凸显个体个性的发展毫无施展空间;教室和走廊成为学生停留仅有空间,这也使得学生们缺少灵活且自由的场所来进行多模式多情态的教学活动。

共享空间:教育理念带来的空间方案与设计策略
Crossboudaries基于“孩子大学”及为学生时代的告别,进入成人世界的过渡,创造了一种“学生的共享办公室”模式,激发学生吸引合作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强调的协同合作能力,在职场当中只会更为重要,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集体行为。Crossboudaries为学生在初高中期间,提供了这一可能性。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室内图
改造后 © 杨超英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室内图, 餐厅
© 杨超英

核心空间改造内容-绿魔方:Innovative Studio
空间设计
打破传统教室布局方式,果断将楼层内靠近楼梯的3间教室拆除:形成共享空间,全部开放给学生使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除了营造一种激发学生协同合作探索,还能够为其它楼层的非国际部学生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拆除教室靠走廊一侧实墙,用可移动的玻璃隔断代替,引入自然光源,同时提高亮度,实现教室与公共区域在物理空间与视线上的连接与互动,使教学可视化。水泥地面替换成更加舒适耐用的PVC地胶,通过曲线变化产生的韵律感以及不同颜色搭配方式对整个大空间做了有序划分场景。曲线的不规则地面、吊顶配合着固定书架虽然弱化了走廊的概念,强调突出的区域划分,使空间在没有固定墙面的情况下也能清晰引导。

家具布置
相比原有动线色调单一的墙体,新增的绿色书架,除了满足储物,阅读,休息,讨论等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巧妙地将公共空间划分了不同的使用区域。凹龛座椅配合可以移动的小型家具,形成了项目小组专属讨论区。学生们可以自由移动组合桌椅来满足他们学习或者社交小群体需求,这个模块的设计,在我们后期回访当中,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回应。

公共区域中心位置,绿色可擦拭书写板面,这块区域成为项目汇报以及公共讨论使用率最为活跃的地方。吊顶区域安装的布艺拉帘可以灵活划分空间,仿生未来职场协同合作场景要求,满足公共汇报与独立学习在一个空间同时发生。柔软的布艺与教学环境相映衬,空间设计从功能性出发,通过材质,颜色,家具为学生们提供诸多可灵活切换的使用空间。、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室内图
© 杨超英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室内图
改造后 © 杨超英

色彩选择
我们在颜色的选取上采用了以果绿色为主色调,配合着自然灰色地面强化了重点区域。高明度和高饱和的果绿色传达青春和新鲜感,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充斥鲜活生命力且富有激情的工作和学习空间。黄色和其他自然色的交替配合使用,使视觉上与明亮的果绿达到互补和谐。

吊顶与灯
吊顶形状与地面图形相统一,在形式与颜色上强化了灵活的开放空间的设计和视觉整体性。室内灯具的选择偏向于线向性的设计,在提供基础照明的情况下强化了特色设计。配合着柔软的布艺,不光对空间的重组,对人的心理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温馨的色调选择,模仿家居环境的人情味,柔化讨论带来的潜在冲突。

艺术工作室(Art Studio
在艺术工作室的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剖析原有空间存在的利弊:作为艺术类课程的实践空间,现有空间中一通到顶的隔墙与房间,把这个原本带天窗的优质空间变得呆板且局促,无法满足艺术活动以及教学所需的宽敞空间。艺术工作室的设计应该体现出独特设计感与艺术性,为参与艺术课程的师生提供灵感的来源和天性的释放。所以,改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将中间的壁垒拆除,发挥天窗存在的特有优势,引入天光云影,将宽敞明亮的艺术空间归还于师生。学生在这样的艺术工作室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去。

同时,考虑到艺术类课程不同类型的划分,艺术工作室改造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在空间内增加两道移动隔断。不同于原有‘一刀切’的划分方式,移动隔断可自由开启、闭合的优势,能够灵活地将艺术工作室根据课程需要划分为1-3间独立的小工作室,随时进行调配,满足多种艺术课程的空间需求及时间安排。

实验室(Science Lab)
6层北侧是相邻三间大小不一的实验室,由于设备需求做了较低的吊顶,空间因此显得紧张压抑。而科学实验本应宽敞明亮,为做实验的同学们提供专业且安全的实用空间。所以,设计采用与艺术工作室相似的改造策略:打通两堵隔墙替换可移动隔断,空间通过新增的移动隔断为理,化,生三个学科提供独立实验室。带有软包与背漆玻璃的移动隔断具有吸音及白板墙的功能,除了为每间实验室提供了全班交流研讨、小组研究、个体研究的功能墙面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自由组配实验室的空间规模。

为了实现实验室与南侧创新空间的互动联通,打通靠走廊一侧的实墙,换成可移动玻璃隔断,这个南北贯通的设计也增加了实验室的采光效果。另一个设计策略是移除原有吊顶,采用裸顶的处理方式,视觉上加高了空间高度,使实验室整体看着更加通透明亮。配合重新设计的照明系统,让学生在新实验室有一个更加专注与舒适的教学体验。

咖啡厅
咖啡厅:将正对西侧楼梯的一间教室改造为半开放的咖啡厅,白色吧台与绿色吊顶的是整个楼层开放空间设计的延续。这里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们平时就餐的区域,更是一个可以讨论人生,聊聊八卦,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所。

设计感悟
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的本质是人,即: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而教育空间的设计更是如此。教育活动的丰富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得到了充分得发展,而‘什么样的空间设计满足不断优化的教学理念?这个答案一定是需要回到实际教学发生当中,以及教学活动中的每个个体。Crossboundaries在已完成的道尔顿学院改造设计中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将更多空间使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规划与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空间,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自我提升,学生总归要走向社会,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 室内图
© 杨超英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大泥湾路,海淀区,北京,中国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道尔顿学院 / Crossboundaries" [DALTON Academy / Crossboundaries] 14 1月 2020.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31662/bei-jing-da-xue-fu-shu-zhong-xue-dao-er-dun-xue-yuan-crossboundaries>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