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对谈UNStudio创始人 Caroline Bos:建筑设计是在寻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度”

2018年10月26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了60周年院庆。两位重量级的国际大师,UNStudio的联合创始人Caroline Bos、蓝天组(Coop Himmelb(l)au)的联合创始人沃尔夫·德·普瑞克斯(Wolf D. Prix)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这次庆典,并在活动期间接受了Archdaily的采访。Caroline在她的访谈中讨论了有关建筑,UNStudio 以及刚刚赢得的澳洲项目等。以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Caroline 的精彩发言。

Archdaily可以谈论下您接受会议邀请的原因吗?因为据我们了解,您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要频繁世界各地出差

Caroline:我很快就决定接受会议邀请。其实有很多原因,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接触到北京这个非常有魅力的城市,而且清华大学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大学;同时UNStudio在上海设有亚洲办公室。所以,UNStudio与中国有着广泛而长期的联系,我们希望能与中国长期保持合作,结识更多的中国建筑师,进行更多设计上的交流。

Archdaily请问你对中国建筑设计院有什么印象,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什么了解 

Caroline:我们在中国已有十年的建筑实践,因此我们对与中国建筑设计院合作有比较多的经验,但是很难概括对中国设计院的总体印象。因为设计院像很多建筑公司一样,非常多样化,每个设计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项。但我们总是抱着合作的态度与当地建筑师合作,无论是远在中国、澳大利亚,还是像英国、德国这样离荷兰很近的国家。因为我们认为,当地建筑师更了解那里的当地建筑条件、建筑规范和场地环境。中国设计院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我觉得他们在合作中态度比较开放,正如我们一样,对合作很感兴趣,也相信合作的重要性。 

Archdaily:是的,确实如此。我觉得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也与荷兰建筑师合作过很多在中国很有名气的项目。而且在中国,一些特别重要的项目会由政府委托给国内设计院。

Caroline:那听起来棒极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他们。 

Archdaily:非常好,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设计院和业主方。UNStudio在中国已积累了十年的项目经验,期间UNStudio和中国的业主方,以及合作设计院有怎样的工作关系?你认为这些工作关系与在世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中国的设计环境是否让你们在寻找机会时更有优势?

Caroline:我认为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遇,这也是我们选择中国的原因。近年来我们在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为我们发现,即使在今日中国仍有很多机遇。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城市化的进程,近十年中国的发展和变化都十分惊人,中国建筑质量的提高也十分迅速。而且,十年来,我们合作过的中国建筑师都有十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上海 189 弄购物中心. Image © Eric Jap

Archdaily:很高兴听你这么说,UNStudio的设计总体上以理性和基础扎实著称,同时也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一个非常传统,但在中国建筑界具有主导地位的设计院,他们也在探求清华建筑设计院的未来走向。关于这一点我想提问的是,你觉得今日的UNStudio有怎样的设计追求?同时,在与传统设计院的合作关系里,UNStudio又能带来哪些独特的设计思考?

Caroline:我很感谢你对 UNStudio 的评价,我觉得这对 UNStudio 是很大的认可,我也把全身心投入到与UNStudio一起成长,UNStudio 想传达的是强大的乐观精神,为人们带来充满活力的设计,我们也越来越关注一些根本的设计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为谁设计?以及我们想帮助人们实现怎样的生活精神,怎样的城市和未来?为所有人创造健康的城市,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设计关注点,因为这会是人们未来最首要,最基本的追求,这也是我们想在合作中带来的设计思考。

Archdaily:今天早上清华建筑设计院的领导和政府领导作了很多发言,庄惟敏教授和政府领导讨论了很多有关设计院的事情,因为设计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设计机构,一般都是国有的大型设计公司,且承担国家的各种基础建设项目,包括住宅,商业,教育,研究建筑等建筑类型。无论优劣,这些建筑设计都是由设计院产出的。庄惟敏教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设计院应该追求的是造福社会,服务社会也是清华建筑设计院所坚持追求的,我会一直坚持并努力在未来为社会民生带来更多福利。关于这点,你认为UNStudio理念能为中国城市和社会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Caroline:UNStudio也一样,我们抱有同样的设计追求,我觉得这一点不仅是根植于中国设计院的观念,对我来说,这也属于职业建筑师的本质。也许这一点也体现荷兰的传统,因为我们不仅是是一家国际化的设计事务所,我们也是一家荷兰公司。在80年代以前,荷兰的私人事务所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成长为更大的公司,大多数荷兰建筑师都是为政府工作的,每个城市都配备了大型建筑设计部门。那时,优秀的建筑师都在政府工作,即使有些建筑师为私人事务所工作,也是因为他们在能力上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但到了80年代后期,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了,那时我们刚刚成立自己的事务所,世界的设计环境也在变化,资本全球化开始兴起,当今建筑师的工作不再是单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了。但是我认为,建筑师的本质并没有大的改变,因为建筑师接受的专业训练要求他们不断地思考设计带来的社会影响,即使今日也是如此,我相信这一点。如果建筑师忽略了对社会的思考,他们则需要重新反思这一点,因为那是建筑设计所具备的内涵。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Image Courtesy of UNStudio

Archdaily我们想和你讨论下UNSense,也就是UNStudio的研发团队。据我们了解,UNStudio近期发布了几个有关节能与可持续的项目。可以谈谈UNSense目前研究的关注点是什么?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会如何发展?研发团队作为建筑事务所的一部分,有哪些重要性?

Caroline: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化时代,更确切地说,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对信息科技抱有很强的兴趣,并且在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我们很多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程序。信息科技为人们创造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建筑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和科技化,建筑师们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也不够重视,所以我们觉得目前的建筑业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了。既然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信息化也同样会有利于建筑师更好地服务社会。我觉得UNStudio与其他事务所有一点不同之处,我们很重视数据分析,而不是单单把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当作产品,我们强调的是如何分析大数据,才能更好地优化建筑设计。

Archdaily 很精彩,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目前人们对于大数据仍感到困惑,当我们谈到大数据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去利用大数据。

Caroline:是的,我们认为大数据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在积极地为大数据贡献出信息,这些通常也是自愿的,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利用大数据,另一方面,我们也时常担心这些信息会被滥用,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网络恐怖主义也确实存在。所以,我们希望利用大数据的同时,大数据也给我们带来了潜在风险。所以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为什么人们想要利用大数据,大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尽力去解决问题,这些就是UNSense想要做到的。

Archdaily 接下来我们想讨论下UNStudio近期在澳洲的竞赛方案,也就是绿脊大厦,这是个非常出色的设计,因为有很多全球著名的设计团队参与了这次竞赛,而你们的设计方案在澳洲民众中反响热烈并最终赢得了这次竞赛,可以谈谈你们获胜的因素有哪些吗?

中国中山吉宝湾码头俱乐部 . Image © © Tom Roe

Caroline:只要知道我们会一直获胜就可以了(笑)。说实话,我不太清楚是什么让我们最终获胜,我觉得可能仅仅是我们的设计方案很好地回应了当地的需求。实际上,参赛的其他建筑师也表现的非常出色,所有的建筑师都一致认为塔楼会是最适合这次竞赛的建筑形式,我们的方案中有两个塔楼,我们在设计中也在不断思考南岸区的历史,南岸区如何从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区逐渐衰退成一个几近破败的地区。而设计场地位于南岸区的背面,实际上那里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场地,因为那里的建筑群非常密集,但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扭转这一区域面临的困境。我们希望设计中能引入充足的光照,没有阴暗的区域,也没有屡见不鲜的玻璃幕墙,建筑有更柔和的形态而且使用绿色天然的材料。我们把这些设计考量综合在一起,同时对场地条件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在测试了各种建筑形态后得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我想这也体现的UNStudio所具备的设计理性,这样的设计方案才具有说服力,才会赢得民众的信任,尽管这个方案在技术层面上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

Archdaily因为这次要设计的是摩天楼,对吗?

Caroline:是的,而且塔楼上会遍布绿色植物,所以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设计,实际上整个竞赛本身也是具有突破性的。我也非常感谢Beulah的年轻团队主办了这次竞赛,并且保证了竞赛全程的顺利进行。

Archdaily 当我看到一些建筑时,会认为那一定是UNStudio的作品。UNStudio的设计总是十分理性,这也许一部分是因为荷兰的传统,因为据我了解,荷兰人十分讲求理性,他们在作出决定前会首先进行严谨的分析,但同时,我一直觉得UNStudio的每个项目都存在着某种中心理念,无论是建筑的形体还是细部构造,都体现着某种共性的理念,这种理念源自何处呢? 

Caroline:我同意,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中很看重人的感官体验,我们会考虑人们在建筑中会有怎样的体验,人的动线会如何移动,他们的视线又会如何移动,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也让人能形成自己的直觉意识,Ben Van Berkel,我们公司的主持建筑师,认为这可以归结为设计的直觉感受,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雕塑是类似的。这种直觉感受能和设计理性产生一种平衡,如果没有两者的平衡,设计会变得没有灵魂。

杭州来福士城. Image © © Hufton+Crow
杭州来福士城. Image © © Jin Xing

Archdaily我认为这也使得你们在墨尔本的竞赛方案十分令人瞩目,因为我会觉得那里很多建筑都是没有灵魂的,但也会有评论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只是把塔楼扭了一下,显得很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女性化,两个塔楼看上去都和整个城市格格不入。

Caroline:我觉得在一个讲求平等的时代,男性和女性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不认为诸如活泼的,温暖的,充满朝气的形容词,只被看作是女性化的特征,我觉得这些都属于人类共有的特点。

Archdaily我完全同意,最后一点,未来你们是否有在北京开展设计项目的打算,或者有与北京的建筑师和设计院进行合作的打算呢?

Caroline:我们确实希望这样,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现在立足于中国,我们对公司的定位也有长远打算。我们不仅是在中国做设计,我们也希望为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有三,四十名员工,我们刚刚成立中国分部时,这里的员工多数是欧洲人,但现在在这工作的都是非常出色的中国建筑师。我们也希望能和中国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采访:张涵
翻译:钱勤阳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Winnie Wu. "对谈UNStudio创始人 Caroline Bos:建筑设计是在寻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度”" 23 11月 2018.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06213/ru-guo-mei-you-zhi-jue-he-li-xing-de-ping-heng-she-ji-hui-bian-de-mei-you-ling-hun-caroline-boszai-qing-hua-yuan-qing-jie-shou-cai-fang>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