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金台村的“新生” / 香港大学城村架构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金台村的“新生” / 香港大学城村架构 - 更多图片+ 22

  • 建筑师: 城村架构; 城村架构, 邓信惠 (香港大学)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4000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14
  • 项目管理: 关帼盈(金台村农房),刘畅(金台村社区中心),张愚聪(景观)
  • 项目团队(建筑): Ashley Hinchcliffe, 黄稚沄,叶倩盈,Eva Herunter
  • 项目团队(景观): Maxime Decaudin, 陈彦璘
  • 委托捐助者: Nan Fung Group
  • 建筑设计: 林君翰, Joshua Bolchover (香港大学城村架构)
  • 景观设计: 邓信惠 (香港大学)
  • City: Bazhong
  • Country: 中国
展开收起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金台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附近——512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8年的这次地震导致近五百万人无家可归,受灾区据估计有80%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灾后重建迅速地展开了,然而2011年7月,一次大雨后,山体滑坡侵袭了金台村附近,许多刚重建好及正在重建的房屋收到了再次的毁坏。此外,当地居民也不会再收到任何资助和援助了。在当地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此项目为震后重建提供了一个在社会、生态层面上都富可持续性的房屋原型。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剖面分析图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重建项目包括22栋房屋和一个社区中心。 设计为村民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户型,它们在面积,内部功能和屋顶剖面上各异。这展示了如何使用当地材料、绿化屋顶、沼气作再生能源以及饲养家畜、家禽的空间等概念。同时,设计通过垂直的内庭院提高了室内采光和通风坏境,并为雨水收集提供通道。设计同时也考虑到了芦苇湿地净化废水和村民合作社饲养家畜等。通过将农村生产生活的不同环节连接成一个生态循环,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关心,将这个村子转变为周围的榜样。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总平面图

因为当地适合建房的土地有限,金台村的设计将城市的密集居住模式结合到乡村的环境里,屋顶为农户进行自给自足的种植提供场地,而地面层的开放空间则允许他们开展简单的家庭作坊。这个项目一方面试图保护村庄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为反思现代乡村景观提供了契机。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针对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研究。2008年地震以后,成千上万的家园已经完成重建。在此语境下,此项目是对乡村规划的美学,以及如何使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衍生成其空间组织与物理环境的一次挑战。

本文初次发布于2017年11月2日。属于冰山计划一部分。

冰山计划:ArchDaily网站中存在上万个项目,很多优秀内容被隐藏在历史文章中,如同冰山下看不见的冰块。编辑部推出冰山计划,将优秀内容再次发布,如同让冰块再次浮出水面,以便读者了解更多精彩设计内容,激发灵感。

via Rural Urban Framework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南江县,四川省,中国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金台村的“新生” / 香港大学城村架构" [Jintai Village Reconstruction / Rural Urban Framework] 03 11月 2017.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882716/wen-chuan-da-di-zhen-zai-hou-zhong-jian-jin-tai-cun-de-xin-sheng-cheng-cun-jia-gou>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