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栋梁轩位于苏州太仓的“长江林场”。场地充满各种限制与想象,让其中的栋梁轩成为一个特殊的案例。



1.神奇的“长江林场”
1974年,长江太仓段的一片滨江湿地被改造成林地,“长江林场”就此诞生。在半个世纪人工与自然的合力塑造下,这片孤悬在江边的人工林,成为了南北候鸟和小型野生动物的迁徙驿站,也成为长江中下游罕见的生态奇观。



2.重复风景中的长屋
林场的开发动议始自2021年,建筑师要塑造一个枢纽,既提供人们观看林场的方式,又能给人们提供进入风景的渠道。新建筑称为栋梁轩,用粗大的胶合木梁柱承托起七跨的水上长屋。将码头、餐厅、公共盥洗室、多功能厅和库房进行了整合。沿着长方形浅池横向排列。建筑成为连通主航道码头和林地中心林荫道的“桥梁”。



林场特有的重复风景被各种“窗”摄入栋梁轩内部,建筑成为矗立在风景中的巨大影像装置。


3.整合体验的廊桥
栋梁轩是长屋,也是廊桥。各种“窗”作为空间体验的整合媒介,将在地风景截取为若干“片段”,塑造出对雷同风景的差异化观看经验。人在建筑内外行进,步移景易。观者能体验到建筑空间对人工林景观的不同诠释,也让建筑内的主要动线获得了某种精神意义和仪式感。



4.轻建造与新江南
栋梁轩采用了大量胶合木预制构件,都能在附近的工厂生产,现场只需利用简单机械和人工进行组装。整个建造过程可概括为“轻建造”。


基于水网人工林这一特殊场地和周边村镇的社会与产业基础,建筑师选择了适配的形态与建造方式。这里既有在地的建造智慧,也有对新型木结构技术的思考,这或许是新江南面貌诞生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