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师: 西涛设计工作室
- 面积: 225 m²
- 项目年份: 2024 年
-
摄影师:Wen Studio
-
厂家: GUBI, Gyro, Muller van Severen, Norman, ziinlife

设计说明
愚园路 1381-1 号并不临街;从人来人往的主街面后撤 30 米,让出了门前的一片小空地。作为几年来备受关注的服装买手店element的场址,这个并不起眼的独栋三层小楼为周围鳞次栉比的房屋包围着,退在深处,只露出一个可见的建筑正立面。在热闹的街区中显得安静内敛,但也不免容易被忽略。基于对城市界面的观测,以及对建筑本身进行的细致考察和信息提取,tao+c 西涛设计工作室将 element 愚园路店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设计。



建筑元素的提取
小楼方正简单,层高不高,跟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八九十年代的房子一样。在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不想对建筑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希望可以让 element 在可控的预算和时间条件下,实现一个社区店的自愈式更新。我们的方式是去直视一个普通的房子,观察并提取其中平凡的建筑元素。


以前的几次改动中加入的钢梁,粗糙的逃生门,空调机器、消防栓,用不同的色彩标记组合;恢复被封掉的窗户,涂以黄色和加上可以开合的金属窗板,让人重新意识到这个建筑的特征,并察觉时间的痕迹。原有的简易逃生钢楼梯也被保留和揭露出来,刷成绿色,添加了栏杆和扶手细节。



杂乱的活力和秩序
在各层的矩形空间里,我们加入了精准控制的斜线和折线,形成实木框架或者金属棚子,去打破单一形体的乏味,加强了空间的不稳定感。实木框架绕过绿色的楼梯,折线背后是更衣间和储藏室或收银台,正面是相同模数的衣架和木板,可以灵活调整陈列组合,并与另一边的墙面是纤细的不锈钢衣杆形成对比。根据每一层的品牌定位都有所不同,一楼的设计简单利落对应其城市风格的服饰品牌;二楼加入更多的材料拼贴,适合更中性多样的选择;到了三楼,房间洒满阳光,户外系列的服装在绿色植物映衬下,陈列在金属棚子中。上上下下楼梯,可以透过木框架纵向体验连续的每个楼层的场景中,多种材料和色彩标记的建筑元素组合,行走中充满动态。



这是一个对凌乱致敬的设计。一个社区中的店,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让人肃然起敬的画廊般的空间。我们融合多种展陈方式,看起来像一个商品丰富的杂货店,即使堆满衣服也不会破坏空间,反而增加了活力和多样性。



城市缝隙空间中生活气息的捕捉
建筑的周围,住房和商店混在一起;各种杂乱伸出的晾衣杆、空调外机、雨蓬,仿佛房子上长出的附肢,正是上海典型又独特的街道生活景观。我们对建筑外观的改造试图去回应这样的城市缝隙空间。一个外挂在墙面上的金属框架,整合了从一楼到三楼的门洞和窗口,让采光和视野最大化。框架又支撑起雨棚和咖啡窗台,同时跟晾衣杆一样可以变换着悬挂大幅的海报和店名logo。像一个发着金属光泽的鸽子笼,形成可辨识的立面特征,融入民居,又相映成趣。


从内部空间生长出来的咖啡窗台,延伸至雨棚下形成外摆,结合一片草坪,影响着人群和店铺的互动关系;城市缝隙空间的处理,让商店转化为具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同时保持了建筑安静普通的状态,去融入并更新了街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