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项目涉及东京市中心新宿御苑附近一处住宅公寓的翻新。设计理念是打造“一处让人联想到会员制俱乐部的家”。平面图构想为一个宽敞的单室空间,唯一的空间分隔由天花板的轮廓定义。设计灵感来源于屋主的生活方式,朋友们和熟人经常聚集在这里,无论屋主是否在场。这种独特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紧密模仿了会员制俱乐部的精髓。最终成果是一种独特的住宅形式,为东京市中心的单身男性重新诠释了都市生活。对于与屋主共居的两只猫来说,这种开放式、无墙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视野开阔、自由且充满丰富刺激的居住环境。

为了提供背景信息,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新宿御苑的特色。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花园,位于新宿市中心。该公园始建于 1906 年,占地 58.3 公顷,周长 3.5 公里,令人印象深刻。进入公园需支付小额费用,这在东京是罕见的,因为东京的大多数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这一方面提升了其作为独特而珍贵空间的声誉。因此,新宿御苑并不完全属于公共空间。虽然人人可以进入,但收费赋予了它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从而在结构和感知上营造出一种半私密的体验。

此外,新宿御苑对那些深谙日本流行文化的人来说具有特殊且几乎不可替代的意义。新宿御苑是《言叶之庭》这部由新海诚执导的46分钟动画电影的背景。故事发生在雨季,讲述了高中生孝雄(Takao)与神秘女子雪野(Yukino)相遇的故事。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一个雨天的早晨,在公园的一座凉亭里避雨。随后在接连的雨天里,他们在凉亭里一次次相遇,关系逐渐加深。电影中描绘的凉亭是新宿御苑内真实存在的建筑。

这些“凉亭”是带有屋顶的小型木亭,作为休息空间而设计。在雨天,它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舒适感——既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又在空间上独树一帜,营造出一种隐秘而独立的氛围。在更广泛的东京都市背景下,新宿御苑是一个半私密、半公共的避难所。在公园内,凉亭本身也体现了这种双重性,作为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存在。

接下来,我们想深入探讨这个项目的精髓:屋主独特而鼓舞人心的生活方式。屋主(以下简称 K)是一位 30 多岁的上班族,与两只猫独居。K 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朋友在一起。具体来说,他有很多朋友会来他家、消磨时光,然后随心所欲地离开。他们经常来访,自由地待在这里,并在方便时离开。最引人注目的是 K 家的运作方式,无论他在与不在。对他们来说,K 的家就是他们的第二个或第三个客厅,让他们感到自在如家。他们每个人都有工作,有些人甚至有家庭,但都过着各自的生活。K 的家似乎成为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K 对“家”的看法与新宿御苑在东京市内的角色以及凉亭在公园内的功能相呼应。K 在一家总部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公司工作。他有着相对灵活的工作方式,每周只需到办公室几次,但他并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生活的特别的人。然而,因为这是 K 所珍视的生活,我们认为它有可能成为代表东京未来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努力打造一种彰显 K 生活方式的建筑。最终成果是一处重新定义都市生活的住宅,作为半私密、半公共的“会员制俱乐部式住宅”位于东京市中心,同时象征着当今和未来城市中不断演变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项目,即东京俱乐部会所,是在城市、叙事和个体身份的文化交汇点上构思而成的。




K 购买的公寓位于新宿御苑附近一栋住宅楼的高层。它原本属于楼内业主,业主将两个单元连通,打造出一个约占整层、面积约 93 平方米的单元。在那里,我们大胆选择将整个公寓转换为一个大房间。我们精心设计了阶梯式天花板层次,以创造一种空间构成,既轻柔地分隔又连接高度公共的空间与更私密的空间。

最低天花板高度为 1320 毫米。低垂的天花板起到隔断墙的作用。此外,1320 毫米高的天花板高度足以容纳沙发或室内植物等家具。天花板采用 910 毫米网格的喷涂木丝水泥板完成,以提高材料利用率。

至于地面饰面,更公共的空间采用人字形砖瓦铺设,而更私密的空间则使用旧实木地板。阶梯式天花板高度和不同地面饰面之间的相互干扰旨在无墙房间内创造空间渐变。在没有隔断的空间里,居住者可以从家里的任何地方感受到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氛围。

我们设计了一件作品来突出空间:一张由镀锌钢板制成的六人至八人圆形餐桌,直径为 1800 毫米,散发着暗淡的虹彩光泽。我们利用了现有的厨房单元并重新喷涂了表面。厨房的弧形墙面采用粗面抹灰处理(一种用特殊小扫帚击打墙面以创造粗糙表面的抹灰技术)。穿过原本分隔两个单元的墙体位置,入口旁是一个玻璃鞋盒,设计用于存放 K 的收藏品——运动鞋,为空间增添色彩。

通往客用入口(两个入口之一)的道路以多种特色材料装饰,包括厨房的粗面曲线墙、鞋柜的玻璃门、砖瓦地板以及由木丝水泥板制成的类似倒置楼梯的天花板。他还与其他家庭成员——两只猫共住这所房子。这间无墙的一室公寓提供了一个生活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无阻地四处奔跑。他的两只心爱的猫是 K 生活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想指出,东京俱乐部的设计初衷也是为了应对日本当前的“公寓改造”现状。在日本,住宅布局通常使用“n-LDK”系统进行分类,其中“LDK”代表起居室、餐厅和厨房区域,而数字则指额外的房间数量。这种分类系统导致了一种普遍趋势,即仅仅为了增加“n-LDK”的数量而建造不必要的墙壁。这些为了满足数字惯例而非功能需求而建造的多余墙壁,反映了日本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了建筑领域,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这并不是在提倡极端偏好一室布局。然而,东京俱乐部旨在成为一个积极的例子,展示周到的设计如何能够挑战传统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