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卡帕是来自威尼斯的建筑师。他从小就深知,多年后某种基本元素能用来诠释他的作品,并为作品奠定基础,这种元素就是水。斯卡帕在迷宫般的街道和运河间玩耍、穿梭时,会聆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而他对家乡丰富多彩的声音反应尤为强烈。斯卡帕对地点非常敏感,在威尼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宏大主题。他一直坚持研究布景和密宗。他的理念精妙而又近乎学术,是随时间流逝而建立起来的。他在阅读、求知,以及与艺术家和作家打交道时,艺术、空间和历史等领域都有涉猎。
斯卡帕向建筑师转变的过程,基于他非凡的视觉理念,以及对过去行事方式和传统的尊重。他会采用那时候的传统,也会将自己现实的想法转化为建筑体,里面每个部件都互相独立,互相对话,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互相歌唱。以他的知识和敏感度来看,不管是艺术品还是建筑体,比起眼前现有的东西,他还是会以自己的想法为先。他会了解这些大作的历史背景和诞生地,突显它们当中现存的美感,也会将珍贵的新兴元素加在显眼位置。
但一切都要回归水,回归威尼斯。这个城市手工艺一直很活跃,城市里还有设计精妙的建筑和场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城市和水的关系:威尼斯被称作水之子。斯卡帕一生都对水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也体现在他的众多作品中。1978 年,在马德里一场名为《一千棵柏树》的讲座上,斯卡帕回忆道:
“我特别喜欢水,可能是因为我是威尼斯人吧……”
水与声光为友,有着自己的规矩。一些情况下,水的有形存在令人愉悦;另一些情况下,即便水不存在,它还是塑成各种样式。斯卡帕会在绘画和冥想中慢慢提炼出想要的样式,勾勒出水的轮廓,并构思水的呈现效果。
斯卡帕的“大学宫天井”项目,是其为第26届(1952年)威尼斯双年展打造的作品,又称“声之花园”、“雕塑花园”。斯卡帕将其建材视为交响曲:他详细研究这些建材,构想出一个整体,但又能听见里面每个部件独特的声音。水将这些部件连成了声之元素,还融入了非凡的对话。整个作品有着近乎音乐般的基调,而水则像是整个空间的包装。
斯卡帕用细节构建了一个感官宇宙、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空间,水用声和光修饰着这些细节。在这空间里,一切元素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所以我们只能在旅途和活动中理解这些元素。
卡洛·斯卡帕建筑惯例中的另一个基础是日式建筑:里面包含了对水精致、直观、循环等特质的偏爱。1969年,他终于去了日本旅行。他要在那里学习日本传统文化的知识。那趟旅程在他事业发展和后来的作品上,都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说这是他追求的理念,那么在当时的建筑项目中,他参考的无疑就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在《有机建筑之语》(1978)一书中,赖特整理出了九个术语,它们关乎赖特坚决捍卫的新兴建筑提议。这两位建筑师都渴求寻觅赖特所谓的“事物的图形之魂”,这是难懂的建筑语言之妙。他们对日式建筑都很有感情,同时也很钟情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和拜占庭文化。他们都再追寻关于建材的真谛——在建筑空间、展现时代等方面,建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斯卡帕在接受马丁·多明戈斯(Martín Domínguez)采访时这样评述道:
“我一直很欣赏密斯和阿尔托,但我对赖特的作品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以前我从未有过这种体验,那种感觉像海浪一样强烈冲击着我。这些在我的部分房屋工程中都能看出来。”
斯卡帕能够刻画有形之物,突出其特质,以空间或雕塑的形式呈现出来。但他也能刻画无形之物,例如感觉、凝视、声音……大自然本身也在研究自身形态,寻求着一种美感。正是因为水,建筑师营造的氛围才能产生这种美感。
本文最早发表于2018年12月20日,并于该ArchDaily主题中再次发表:建筑中的水。
本文选自ArchDaily主题:建筑中的水
,由 Hansgrohe 赞助支持。
水就是生命,也是我们的热情所在。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气候。我们 Hansgrohe 力求改变建筑中关于水的观念,并推出既节水又不改变淋浴体验的产品。
每个月,我们会以文章、访谈、新闻与项目的形式来深度探索一个主题。您可以在此阅读过往月度主题内容。ArchDaily 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的贡献;如果你希望提交一篇文章或项目,请联系我们。
译者:周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