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共享生活(co-living)的概念并不新奇。纵观历史,房屋一直以来都与共同需求与资源集中密不可分。如今,面对人口、城市密度与房价的增长,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共享生活的不同选择。这些新形式来自于对未来的共同构想,去探索多种不同的空间和形式组合。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2 的图像 12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3 的图像 12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4 的图像 12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5 的图像 12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更多图片+ 7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11 的图像 12
© Ossip van Duivenbode

正如 Eduardo Souza 所说,“共享生活”这一名词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丹麦出现,最初名为“共享住房”(co-housing)。例如,Sættedammen 倡议让35个家庭住在私人住宅中,同时共享社区和活动的公共空间,如餐饮,家务,团体聚会,庆祝活动和其他活动。纵观全球的现代共享生活住宅项目,下列的设计展现了在今天共享生活的内涵。这些项目在“共享生活”的概念出现约半世纪以后建造,代表了多样的建筑风格、功能和空间类型。这种丰富的多样性反映了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共享房屋的趋势。

LT Josai 共享住宅 / Naruse Inokuma Architects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2 的图像 12
© Masao Nishikawa

这是一个新建“共享房屋”的计划。这是一种独特的住房形式,即使在建筑行业内也是如此。“共享房屋”是日本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居住方式,有些类似于一个大屋子,其中供水系统和客厅是由居民们共享的。但与大房子不同的是,居民们并不属于同一家庭,而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Coliving interlomas / A-001 Taller de Arquitectura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10 的图像 12
© Sandra Pereznieto

Coliving interlomas 是一个面向学生的住宅项目,位于墨西哥城外西部。它提倡一种结合集体生活与学习的建筑,遵循共享生活系统和空间优化原则。这一建筑共有四层,卧室和公共空间相互补充。建筑形态源于对场地体积的实验,以及为十二名学生创造出私人与公共区域的挑战。

花园共享屋 / Teatum + Teatum Architects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4 的图像 12
© Luke Hayes

花园住宅是 Noiascape 公司在伦敦各地建造的空间网络的新成员。从一次性住宅到混合用途建筑,Noiascape 正在创造一个城市租赁的基础设施。花园住宅专门为租赁设计,其组织可以适应不同用户,从情侣到合租者。这座住宅就像由外表和物品组成的景观,使租户的生活在此上演。

Oosterwold 共享生活综合体 / bureau SLA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9 的图像 12
© Filip /Dujardin

在 Oosterwold 城郊,艺术家 Frode Bolhuis 梦想着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他邀请了建筑师Peter van Assche 和 Mathijs Cremers 为他在一块一公顷的土豆地上设计梦想小屋。为了找到能够成立的设计方案,建筑师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他们建议找朋友加入这个项目,因为同时建造多座房子比只建一座要便宜得多。第二个条件是他们只设计房屋外观,而内部则由家庭完全自主决定。

Tetuan 共享屋 / ch+qs arquitectos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8 的图像 12
© Imagen Subliminal

共享办公和共享生活是这些新兴第三空间的一部分,这些空间旨在发展新一代公民的日常活动。这些公民把工作场所和家理解为一种服务,不过是一种与他们的愿望与信仰相符合的服务,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归属感”的地方。设计团队在马德里安静的传统街区里翻新了一座60年代的住宅建筑,将这一传统的超大公寓改造成了一个可以服务20人的共享生活体验空间。

三代屋 / BETA office for architecture and the city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3 的图像 12
© Ossip van Duivenbode

考虑到几代人之间需要相互照顾,一个由两家人组成的家庭决定一起建造一座房子。年轻夫妇已经居住在城市,而祖父母则住在城郊,并希望搬回靠近城市设施的地方。在这个小型公寓建筑中,生成了一种可以随时应对变化的空间需求的概念。

丹佛共享屋 / PRODUCTORA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5 的图像 12
© Onnis Luque

这一实验性项目位于丹佛市中心周围的第一个低密度社区带,距离市中心只有两英里。它为个人或情侣提供位置集中的低成本住房,并同时与郊外的环境形态相融。该场地由一个大约15米宽的地块组成,均分为两个地段。根据当地的分区法规,在每个地块上我们能够建造一个主要房屋和一个 "附属住宅单元"(ADU)。

Stack By Step 红区寄宿房 / Ismail Solehudin Architecture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 6 的图像 12
© Mario Wibowo

这一共享生活空间的设计团队发现,该场地不仅面积很小,而且位于拥挤的城市空间,并被用于商业建筑。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将原本用作人员交通的走廊区域改为单元面积。这一创意使得楼梯成为每个单元之间唯一的水平及垂直交通。同时,楼梯也可以成为住户间的社交空间。

 

翻译:张婧涵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Baldwin, Eric. "共享生活的崛起:为社区生活而设计" [The Rise of Co-Living: Designing for Communal Life] 06 1月 2022. ArchDaily. (Trans. Shao, July )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74519/gong-xiang-sheng-huo-de-jue-qi-wei-she-qu-sheng-huo-er-she-j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