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堡国际海事学院 / C.F. Møller + EFFEKT
欧洲散裂中子源研究室 / Henning Larsen + Cobe + Buro Happold + SLA Architects
-
建筑师: Buro Happold, Cobe, Henning Larsen, SLA
- 面积: 100000 m²
- 项目年份: 2022
公共水边泳池:10个临水的水上运动设施
乍一看,在另一个水体的旁边建造一个泳池似乎有一点多余,毕竟,为什么会有人在能在河里或海里享受的时候选择去一个游泳池里游泳呢?然而,对于行动能力有限的人和年轻一点的缺乏游泳经验的人来说,自然水体是令人畏惧而且危险的。游泳池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控的安全场所来享受水上运动,同样也提供了与周围景观的联系。
树顶漫步,Hamaren 活动公园 / EFFEKT
维也纳、哥本哈根和苏黎世入选 2022 年全球最宜居城市
奥地利维也纳在经济学人智库 (EIU) 2022 年全球宜居性指数排名中位居榜首,至2018-2019 年后重回第一,主要是因其稳定性和强大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医疗保健和大量的文化与娱乐机会。西欧和加拿大城市名列前茅:丹麦哥本哈根排名第二,瑞士苏黎世和加拿大卡尔加里位居第三。榜单新增加了 33 个新城市,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使总数达到 172 个,而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政治纠纷,今年没有对基辅进行调查分析。
该研究指数分为 5 个类别,即稳定性、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虽然全球大部分地区对 covid-19 疫情的限制有所减弱,但宜居性排名逐渐向“疫情前”的榜单靠拢,而全球平均得分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尽管疫情已经逐渐消退,但今年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出现了对宜居性的新威胁。
转角飘移,丹麦难民博物馆 FLUGT / BIG
-
建筑设计: Bjarke Ingels Group
- 面积: 1600 m²
- 项目年份: 2022
TOP20 最佳居住城市,中国三座城市上榜
环球金融杂志公布了其 2022 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今年的排名以八个不同的参数为依据,计算和比较城市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如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今年的排名还考虑到了每个国家的每千人新冠死亡率,以反映我们现今生活的焦点。通过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tatista 和 Macrotrends 的数据,该榜单力求以一个完整的视野,将传统的指标与新的因素放在一起。
排名第一的是英国伦敦,这个城市虽然在新冠指标中没有得到很高的排名,但仍然位居榜首,主要是由于它在文化、交通便利性和人口增长方面的得分。东京被选为第二名,因为其人口数量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下降,所以人口这一参数分数较低。上海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因为它的新冠死亡数字相对较低,人口增长强劲。新加坡和墨尔本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2030 建筑师联盟(UIA)年度大奖入围名单公布
国际建筑师联盟(UIA)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宣布了 2030 建筑师联盟奖第一阶段的区域入围名单。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是首个表彰那些通过建筑项目为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题和新城市议题做出贡献的建筑师的奖项,这些项目在保持设计质量的同时也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亨宁·G·克鲁斯广场 / BIG
-
建筑设计: Bjarke Ingels Group
- 面积: 1000 m²
- 项目年份: 2021
马尔斯克塔 / BIG
-
建筑设计: Bjarke Ingels Group
- 项目年份: 2021
建筑材料中的隐含能源以及如何计算
人类的所有活动均影响着环境。而各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组织(UNEP)的研究,高达3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行业。诸如采矿,加工,运输,工业处理以及化学产品的化合作用均会导致CO2,CH4,N2O,O3,卤化物及水蒸气的释放。当这类气体释放至大气,它们会吸收一部分的太阳射线并以辐射的形式将其再散射到大气中,使得全球升温。随着这类气体每日的大量释放,其在大气层中所占比例增加,导致太阳辐射能量进入大气层并被保留下来。如今,这个“气体层”已经变得很厚重并使人类开始经受严重的后果,例如荒漠化、冰川消融、水资源匮乏、更频繁剧烈的暴雨、飓风和洪水,改变了生态系统并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
作为建筑师,减少我们的建筑所导致的碳排放是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能够对其测量、定量、定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20最佳建筑材料
回顾2020年,听起来不陈词滥调是很难的。过去的一年,一个无形的敌人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提醒我们人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在ArchDaily,我们的任务是综合性地研究新冠病毒是如何在短期内与未来影响我们所处的建筑物与整个世界。今年,我们对建成环境的感知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与建筑建构的关系是否随着这一路遇到的坎坷而改变?
哥本哈根能教给我们什么?
本文最初发布于 Common Edge。
2017年,我在哥本哈根度过了四天的美妙时光,留下了一个对这个城市强烈的艳羡。(我一直在想:这就像..美国波特兰,但更好。)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在美国建造这样的城市?当我在漫步于著名的人行街道,看着成群的金发碧眼且健壮的丹麦人骑着自行车轻快地驶过,向我这样的城市迷就会问这样的问题。
筑建自然,挑战人体尺度的建筑
超越人体尺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个世纪以来,建造商、工程师和建筑师一直在创造纪念性建筑,以标志精神或政治力量。比宫殿、政府或寺庙还要庞大的建筑,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崇敬和钦佩,以及对大规模建筑仍未被完全理解的痴迷。
如今,一些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与宗教或政府功能的关系不大,似乎正在向文化类项目转型。不过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宏伟作品普遍公开地效仿自然。
十个竹模版混凝土建筑
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塑性和抵御各种气候的能力,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它也是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减少混凝土作品中的碳足迹,许多建筑师已经开始尝试和创新,努力争取优化混凝土的技术质量,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努力中,有几个项目已经探索了用更可持续的材料(如竹子)取代传统框架的可能性,竹子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大量生长的资源,而且对环境影响最小,可以在各种建筑表面呈现出高质量的纹理细节。
Theodora公寓,嘉士伯啤酒厂储藏室改造 / ADEPT
如何将自然融进室内设计之中?
室内设计始于人的经验,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室内设计师使用以人为本的方法来达到我们如今生活方式的需求。当代的室内设计日益受到作为整体设计方法中亲近自然的本性的启发,旨在开创一个促进健康、安全和福利的新方法。
后-后现代主义:十个在数字时代重新阐释后现代浪潮的项目
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正在某种程度上复兴这件事已不是什么秘密。这个备受非议的浪潮对建筑采取了快乐而无拘无束的态度,它在艰难的时刻对我们可能是一种慰藉;或者对我们之中更加厌倦的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只是让建筑更加适合 Instagram 。
虽说如此,这个浪潮和在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并不完全相同。后后现代主义同样关注历史与文脉,但新技术带来的时代新变革也成为了其中一部分。装置以及其他暂时的艺术类型也带来了新的启示:互联网能够将其永久保存,为我们提供了感受建筑的另一种方式。但是最关键的,可能是它不再完全作为对现代主义霸权的反抗而存在——这原本是后现代主义者所执念的议题;今日的后现代主义可以同时做到欢乐而克制,世俗而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