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
Articles
Articles
大约2小时之前
Louis Kahn / Kimbell Art Museum © Rosenfeld Media via Flickr under CC BY 2.0
建筑往往由其实体形态、材料和结构元素所界定,但真正塑造空间体验的却是光 影。这些要素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引导着人们的动线,并激发情感共鸣,将静态的建筑结构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动态环境。纵观历史,建筑师们一直巧妙运用光影的相互作用 ,将其作为创造氛围与赋予意义的基本设计工具。
+ 4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34/chao-yue-xing-tai-guang-ying-ru-he-su-zao-jian-zhu-fen-wei Diogo Borges Ferreira
1天之前
办公环境
2016 年成立于上海,西涛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涉猎从一只吊灯到一个街区、从城市极小住宅室内到乡村老屋改造、从街头小店到青年社区等多种范畴和尺度的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也专注于既存建筑更新和居住空间的物体组织等研究课题。
我们项目不受类型与规模的限制,在每一个设计过程中关注尺度、构造、邻近性和亲密感、过去与即刻的协调,通过对类型的探索和理解,尝试去揭示每个场地的可能性。
我们的设计方法是退隐到内部,让空间自里面生长并突破边界,在常被忽视的建筑与室内的间隙构建连接。希望用基本的形式、清晰的比例关系和意外的剖面变化,创造出细腻适宜的内外整体尺度感;发掘直接而日常的本土材料和建造手法转化为对工艺和细节的深度表达,让生活于简单之中展开其全部的复杂性。
工作室的作品被Gestalten、Phaidon等出版社书籍收录,也广泛刊载于国内外权威设计媒体 -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Domus、The Plan magazine、AIT , Azure, wallpaper*、archdaily、dezeen、yellowtrace、DIVISARE等。
办公环境
网站: www.ateliertaoc.com
公众号: 西涛设计工作室
Instagram: atelier_taoc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2629/shang-hai-gong-zuo-xi-tao-she-ji-gong-zuo-shi-jian-zhu-shi-shi-nei-she-ji-shi-she-ji-yu-yan-jiu-shi-xi-sheng-shi-chang-he-mei-ti-zhuan-yuan Ryan Xu
2天之前
向前,夏日的清凉,向后,山海交融美景 / Lang+Schwaerzler © Bruno Klomfar - Tom Maldener
从历史上看,公共洗浴 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需求,在私人浴室稀缺的地区催生了公共浴场。例如,在日本,钱汤(公共浴场) 在江户时代早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大多数家庭缺乏独立洗浴空间时的重要设施。同样,在世界其他地区,由于管道设施 和水资源管理被视为奢侈品,共享公共浴池成为城市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场所的功能逐渐超越了单纯的洗浴 ,成为人们社交、放松以及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琐事的场所。
然而,在现代社会,私人浴室 已在当代住宅中普及,有效解决了曾经使公共浴场不可或缺的卫生问题。随着咖啡馆、健身中心、酒吧和爵士乐俱乐部等替代性社交空间的兴起,传统公共浴池已不再发挥同样的基本功能。尽管仍有人欣赏公共洗浴的社交属性,但在陌生人面前换衣服和弄湿身体的不便,仍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 2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32/gong-gong-yu-chang-de-yan-bian-cong-bi-xu-zhi-suo-dao-ti-yan-zhi-di Jonathan Yeung
2天之前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369/bei-jing-gong-zuo-he-li-jian-zhu-shi-jian-shi-wu-suo-fang-an-she-ji-shi-xiang-mu-jian-zhu-shi-shi-nei-shen-hua-she-ji-shi-shi-xi-sheng 韩爽
4天之前
Monastério Beneditino de Catania © Lucas Reitz
西西里卡塔尼亚的圣尼科洛·拉雷纳本笃会修道院,其石墙回荡着五个世纪的回响,历经岁月雕琢、用途变迁、地震肆虐与埃特纳火山的炽热洗礼。其墙壁,作为历史的无声见证者,既被自然之火锻造,亦被人类之手塑造。然而,在所有它经历的变革中,没有一场能比得上意大利建筑师 Giancarlo De Carlo 自 1980 年起主导的那场变革 —— 既深刻又富有诗意。历经三十载的倾心投入,这一漫长的时间跨度,正是深入理解这一复杂而令人敬畏之地的必需,最终,这座昔日的修道院住宅以大学之姿重生,非凭强力,而是通过启示。
+ 2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86/huo-yu-shi-de-shi-shi-xi-xi-li-qia-ta-ni-ya-ben-du-hui-xiu-dao-yuan-xiu-fu-zhong-jian-bei-hou-de-gu-shi Camilla Ghisleni
5天之前
Yale Art + Architecture Building © gwathmey siegel & associates architects
到 19 世纪中期,美国大学开始正式将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和应用科学区分开来。建筑作为一门由技术能力和概念探究、空间想象力和文化机构 共同定义的学科正在兴起。随着这种学科特征在战后几十年的演变,其建筑表达与新兴的野兽主义建筑语言结合在一起。
+ 1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1890/cu-ye-zhu-yi-ru-he-su-zao-mei-guo-jian-zhu-jiao-yu Olivia Poston
7天之前
BUGA Fibre Pavilion / ICD/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Image © ICD/ITK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近年来,建筑领域愈发将适应性 、灵活性 与响应性作为核心设计原则。这一演变标志着从传统静态、永久性建筑向动态响应建筑的转变,后者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条件进行调整。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柔性建筑”理念,其利用柔韧材料与创新系统,打造出兼具功能性、可持续性与用户中心性的空间。柔性建筑通过会“呼吸”的膜结构 、可移动的立面 、可充气或折叠的结构以及可弯曲的表面得以呈现。它们为变革而设计——不仅体现在建筑环境方面的表现,还体现在如何适应功能转变、用户互动或临时搭建等各个层面。这种建筑方式挑战了对耐久性与控制力的认知,转而倡导一种更具响应性与开放性的建筑理念:建筑如同其所服务的社会一样,必须具备演进的能力。
+ 5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259/li-jie-rou-xing-jian-zhu-cong-ji-nian-xing-di-biao-mai-xiang-shun-jian-ti-y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7天之前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258/shang-hai-gong-zuo-hcch-he-chen-jian-zhu-jian-zhu-shi-shi-nei-she-ji-shi-shi-xi 韩爽
2025年8月18日
Mars Hydrosphere © Clouds AO
城市正被重新构想为有生命、会演变的有机体,它们融合了数字智能、生态系统与新型材料,共同塑造着激进的未来图景。在卡洛·拉蒂(Carlo Ratti)策划的“智性·自然·人工·共生”(“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双年展 上,750 余名参展者挑战了建筑、景观与技术之间既定的界限 。主展中展示的多个概念项目 ,同样对建筑、景观与技术的传统界限发起了挑战。从生物适应性城市系统、火星水基定居点,到卫星数据的沉浸式交响乐,这些作品共同构想了共居、韧性 以及星球意识的新模式。
本月“未建成项目精选”将呈现六个推测性项目,它们作为 2025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览的一部分 ,旨在激发人们对城市 与人类聚居区未来的重新思考。其中,一些提案将建筑转变为自给自足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另一些则探索数据与感官界面如何重新定义我们与自然及城市环境的关系。这些项目共同展示了建筑师和设计师如何利用未建成作品,构想地球及更广阔空间中生活的新可能。
+ 2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61/2025nian-wei-ni-si-jian-zhu-shuang-nian-zhan-jie-xiao-liu-da-ji-jin-cheng-shi-gou-xiang Nour Fakharany
2025年8月13日
委内瑞拉馆 / Carlo Scarpa © Flickr user Jean-Pierre Dalbéra
在意大利 威尼斯 双年展花园(Giardini della Biennale )众多宏伟且精心打造的国家馆中,有一座展馆 出自威尼斯本地最负盛名的现代建筑师之手。这座展馆便是委内瑞拉馆,由建筑师卡洛·斯卡帕 设计,坐落于俄罗斯馆与瑞士馆之间。在诸多方面,该建筑体现了其设计师的典型设计手法,却也不乏独特之处。它为欧洲最重要的双年艺术展而建,属于继早期更偏古典主义风格展馆之后的一批现代主义 展馆之列。
+ 20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3021/cong-xiao-wei-ni-si-dao-wei-ni-si-qia-luo-star-si-qia-pa-de-wei-nei-rui-la-guan-xu-shi Mohieldin Gamal
2025年8月13日
Kangiata Illorsua Ilulissat 冰峡湾中心 / Dorte Mandrup. © Adam Mørk
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 和历史遗迹等旅游目的地,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景点之列。受不同动机的驱使 —— 从审美欣赏到渴望与自然建立联系 —— 游客们被那些具有历史意义、风景优美 或建筑价值的地点所吸引。在此背景下,负责保护和管理这些场所的机构,就必须在沟通和空间设计方面采取周到的协调策略。其中一种策略便是兴建游客中心 :这些建筑结构不仅接待宾客,还兼具教育和引导功能。这些建筑是景点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将该地的生态 、历史 和文化价值 转化为建筑形式。
+ 2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84/jian-zhu-chang-tan-suo-de-yao-yue-quan-qiu-25-zuo-you-ke-zhong-xin Camilla Ghisleni
2025年8月12日
NDSM Lusthof / Studio Ossidiana © Studio Ossidiana, Riccardo de Vecchi
随着气候的不稳定性 重塑设计重点,建筑领域不再仅仅作为旁观者,而是日益深度参与到生态辩论之中。其中,逐渐受到关注的一个理念便是“再野化” ,这一做法立足于通过重新引入生物多样性、移除障碍物以及重新平衡人类在景观中的存在,来恢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尽管“再野化”通常与保护生物学相关联,但它也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与建筑想象 领域 —— 这些领域对永久性、创作归属权以及使用方式等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
+ 6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83/zai-ye-hua-de-jia-gou-wei-sheng-tai-xi-tong-hui-fu-er-she-ji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8月12日
2016 年 9 月 11 日曼哈顿市中心 9·11 纪念馆上空的航拍景象 © BrandonKleinPhoto via Shutterstock
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的早晨,两架被劫持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撞击了曼哈顿下城的双子塔,第三架飞机撞击了五角大楼,第四架则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坠毁。这次恐怖袭击造成了总共 2977 人遇难。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损失,纽约市承诺将在纪念和保持这一天的记忆的同时,重建曼哈顿下城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因此,纽约市开始了其中一个最大的重建项目,这一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距离悲剧发生已经过去了 23 年。
+ 1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4307/ji-nian-9-11-zhong-jian-shi-jie-mao-yi-zhong-xin-de-gu-shi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8月11日
Courtesy of ArchDaily
亲爱的读者们,
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变革时代,而塑造我们对建筑认知的各类平台亦是如此。
今年早些时候,我曾致信各位,与大家分享我们对 2025 年的展望 :我们承诺将重申 ArchDaily 的使命,提升我们的编辑声音,并强化我们作为全球建筑师值得信赖的重要资源平台的角色。这一信息标志着一个新篇章的开端,这个篇章以相关性、清晰度和有目的的行动为基础。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858/cong-ping-tai-dao-zhong-jian-li-liang-archdaily-de-fa-zhan-li-cheng-yu-wei-lai-yuan-jing Christele Harrouk
2025年8月06日
Wild Mile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 Urban Rivers © Dave Burk and SOM
在美国,近十分之一的儿童受哮喘困扰,且该疾病在城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然而,在亚特兰大郊外一个拥有 300 多名儿童的社区中,却未报告一例哮喘病例。这是社区经精心规划的结果。全国大多数城市和社区在设计时并未考虑人体生物学因素 ,这一疏忽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日益普遍。我们是否在将慢性疾病单纯视为医学问题,而实际上它们可能是设计不佳所引发的症状呢?
+ 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760/qin-sheng-wu-cheng-shi-ru-he-ying-dui-mei-guo-de-cheng-shi-jian-kang-wei-ji Ankitha Gattupalli
2025年8月01日
One High Line, New York | Faena New York (One High Line’s East Tower) / Bjarke Ingels Group © Evan Joseph (Photography)
在建筑开发的复杂生态系统 中,创新理念与市场现实相互碰撞,在此背景下,存在一个独特角色,其致力于平衡多元专业利益,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空间。Elisa Orlanski Ours 便是这一角色的典范。Elisa 身兼设计师、教育者与行业领袖数职,其专业领域正体现于此。作为科科伦阳光营销集团(Corcoran Sunshine Marketing Group )的首席规划与设计官,埃莉萨在二十年前创立了其所在部门。如今,她的丰富项目组合横跨各大洲,既涵盖公寓摩天大楼总体规划,也包含独立品牌别墅项目,其中包括纽约市哈德逊城市广场(Hudson Yards )和中央公园南220 号(220 Central Park South )等重要开发项目,以及与 SHoP Architects , BIG , Herzog & de Meuron , Adjaye Associates 和 SO-IL 建筑事务所等知名建筑公司合作开展的国际项目。她从方案设计阶段到最终销售阶段的项目战略视角,为深入了解行业的复杂运作 提供了宝贵见解。 在此次访谈中,ArchDaily 主编 Maria-Cristina Florian 与 Elisa 就建筑开发过程中的关键议题展开了探讨。
+ 3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416/tuo-chi-qing-jing-de-she-hua-bu-guo-shi-pu-zhang-lang-fei-elisa-orlanski-ours-tan-ru-he-jiang-she-ji-yuan-jing-yu-shi-chang-xian-shi-xiang-rong-he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7月30日
阿斯特利城堡 / Witherford Watson Mann Architects © Landmark Trust, courtesy RIBA
有一种独特的建筑,并非从一张白纸开始。它始于静默,始于废墟 ,始于岁月雕琢的墙体。它始于聆听。它不强行施加自身意志,而是缓缓靠近,选择触碰而非覆盖。这是一种以当下视角与往昔对话的建筑,不为抹去过去,亦非简单模仿,而是赋予其延续性。
当代建筑 日益认识到,与过往共筑并非受其桎梏。遗产不再被视为束缚,而是设计创作的活跃土壤。在这一转变中,既有存在超越了物质形态 —— 它成为叙事线索,成为一种既具结构性又富象征意义的存在 ,呼唤着悉心呵护。如今,许多建筑师摒弃了强势主导,转而选择以深思熟虑、克制而精准的姿态回应。这些干预手段重在勾勒而非取代,保护而非遮蔽。如此一来,历史得以清晰可见,不再是背景衬托,而是建筑体验中鲜活的一层。
+ 5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422/hong-peng-wang-xi-tan-suo-jian-zhu-de-yan-xu-xing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7月25日
树顶漫步,Hamaren 活动公园 / EFFEKT © Rasmus Hjortshøj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其简约美学与实用功能而备受赞誉,它珍视简单事物,深深植根于“Hygge”(舒适惬意)的理念之中。这种崇尚之情不仅体现在室内设计领域,还延伸至自然世界,催生出高品质的建筑与景观装置设计,强化了人与未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并不主张在环境中强行构建宏伟建筑,而是倾向于进行微妙而精准的干预。这些项目并非旨在主宰环境,而是旨在与现有景观展开对话,通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来凸显其固有形态、色彩与质感。其目标是实现互补与提升,打造出既具备实用功能,又能加深访客与周边环境情感联结的空间。
+ 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32320/yu-zi-ran-dui-hua-chang-chuan-yue-dan-mai-yu-nuo-wei-jing-guan-zhuang-zhi-de-jian-zhu-zhi-lu Moises Carra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