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1. ArchDaily
  2. Articles

Articles

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建筑往往由其实体形态、材料和结构元素所界定,但真正塑造空间体验的却是影。这些要素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引导着人们的动线,并激发情感共鸣,将静态的建筑结构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动态环境。纵观历史,建筑师们一直巧妙运用光影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创造氛围与赋予意义的基本设计工具。

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 Imagen 1 de 4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 Imagen 2 de 4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 Imagen 3 de 4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 Imagen 4 de 4超越形态:光影如何塑造建筑氛围 - 更多图片+ 48

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从历史上看,公共洗浴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需求,在私人浴室稀缺的地区催生了公共浴场。例如,在日本,钱汤(公共浴场)在江户时代早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大多数家庭缺乏独立洗浴空间时的重要设施。同样,在世界其他地区,由于管道设施和水资源管理被视为奢侈品,共享公共浴池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场所的功能逐渐超越了单纯的洗浴,成为人们社交、放松以及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琐事的场所。

然而,在现代社会,私人浴室已在当代住宅中普及,有效解决了曾经使公共浴场不可或缺的卫生问题。随着咖啡馆、健身中心、酒吧和爵士乐俱乐部等替代性社交空间的兴起,传统公共浴池已不再发挥同样的基本功能。尽管仍有人欣赏公共洗浴的社交属性,但在陌生人面前换衣服和弄湿身体的不便,仍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 Imagem 1 de 4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 Imagem 2 de 4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 Imagem 3 de 4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 Imagem 4 de 4公共浴场的演变:从必需之所到体验之地 - 更多图片+ 29

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近年来,建筑领域愈发将适应性灵活性与响应性作为核心设计原则。这一演变标志着从传统静态、永久性建筑向动态响应建筑的转变,后者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条件进行调整。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柔性建筑”理念,其利用柔韧材料与创新系统,打造出兼具功能性、可持续性与用户中心性的空间。柔性建筑通过会“呼吸”的膜结构可移动的立面、可充气或折叠的结构以及可弯曲的表面得以呈现。它们为变革而设计——不仅体现在建筑环境方面的表现,还体现在如何适应功能转变、用户互动或临时搭建等各个层面。这种建筑方式挑战了对耐久性与控制力的认知,转而倡导一种更具响应性与开放性的建筑理念:建筑如同其所服务的社会一样,必须具备演进的能力。

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 Image 1 of 4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 Image 2 of 4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 Image 3 of 4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 Image 4 of 4理解“柔性建筑”:从纪念性地标迈向瞬间体验 - 更多图片+ 53

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花园(Giardini della Biennale)众多宏伟且精心打造的国家馆中,有一座展馆出自威尼斯本地最负盛名的现代建筑师之手。这座展馆便是委内瑞拉馆,由建筑师卡洛·斯卡帕设计,坐落于俄罗斯馆与瑞士馆之间。在诸多方面,该建筑体现了其设计师的典型设计手法,却也不乏独特之处。它为欧洲最重要的双年艺术展而建,属于继早期更偏古典主义风格展馆之后的一批现代主义展馆之列。

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 Imagen 1 de 4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 Imagen 2 de 4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 Imagen 3 de 4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 Imagen 4 de 4从“小威尼斯”到威尼斯:卡洛·斯卡帕的委内瑞拉馆叙事 - 更多图片+ 20

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在美国,近十分之一的儿童受哮喘困扰,且该疾病在城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然而,在亚特兰大郊外一个拥有 300 多名儿童的社区中,却未报告一例哮喘病例。这是社区经精心规划的结果。全国大多数城市和社区在设计时并未考虑人体生物学因素,这一疏忽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健康问题的日益普遍。我们是否在将慢性疾病单纯视为医学问题,而实际上它们可能是设计不佳所引发的症状呢?

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 Image 1 of 4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 Image 2 of 4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 Image 3 of 4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 Image 4 of 4亲生物城市如何应对美国的城市健康危机 - 更多图片+ 2

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其简约美学与实用功能而备受赞誉,它珍视简单事物,深深植根于“Hygge”(舒适惬意)的理念之中。这种崇尚之情不仅体现在室内设计领域,还延伸至自然世界,催生出高品质的建筑与景观装置设计,强化了人与未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并不主张在环境中强行构建宏伟建筑,而是倾向于进行微妙而精准的干预。这些项目并非旨在主宰环境,而是旨在与现有景观展开对话,通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来凸显其固有形态、色彩与质感。其目标是实现互补与提升,打造出既具备实用功能,又能加深访客与周边环境情感联结的空间。

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 Imagen 1 de 4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 Imagen 2 de 4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 Imagen 3 de 4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 Imagen 4 de 4与自然对话:一场穿越丹麦与挪威景观装置的建筑之旅 - 更多图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