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 1900 m²
- 项目年份: 2020
-
摄影师:Wenya Studio
-
厂家: Chiujou, Innotek, Rainbow House, Semi, tenco
孩童视角
本能的探索:儿童的记忆模式会刻画模棱两可的空间。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感知空间并对其做出反应,因此未定义用途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发散他们想象力的无限可能。幼儿园的设计为孩童们处在快速生长期的身心创造了多个尺度灵感和探索的机会。
不可言说的氛围:孩童们对世间万物都感到着迷,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不停观察周围环境的所有细节。设计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且活跃的场所来满足他们各种活动的需要。
学习表达的过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儿童们在试图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在组织完整句子的过程中不断试错。通过像括号包围着内容一样的空间概念设计,让人好奇于所创造出的独特的空间体验会是什么样子。
偶然发生的际遇:通过打破既有符号规则,我们从多种方式发散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空间内无限的可能性。孩子们可以轻易回忆起幼儿园内的氛围,而非特定的建筑布局。
建筑设计陈述:建筑本体与环境融合一体,引导人们从新的视角体验建筑。
进退自如的空间:幼儿园的设计布局中有这样一部分,旨在营造氛围而弱化建筑平面布局本身。
我们学习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建筑中所强调的延伸感、透明性,以及阿尔多·凡·艾克 (Aldo van Eyck)的数理顺序和建筑等级。但却是日本建筑师小岛一浩 (Kazuhiro Kojima)将建筑进一步弱化。在他对学校类型学的研究中,家具是定义空间最重要的标尺,而所有的墙都是L字形且开放于角落 — 所有活动都并置于一个大屋顶之下。我们从这些建筑中学习了许多夹缝空间的灵活设计。
泛空间内的皱褶:通过弱化建筑的力量而强化家具的布置,该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平向的延伸感和活动性。然而,新竹市的城市环境已经是一片无序的景象。仅仅是轻巧、通透和灵活的建筑不足以适应如此混乱的环境,因为同样的复杂场景会不断重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发现通过墙壁轻微的曲度可以在创造房间包围感的同时使空间免于单一平庸感。我们利用这种效果重新营造了幼儿园环境并改善了台湾旧有幼儿园布局的空间质量。
该项目着重于类似小岛一浩作品中夹缝空间的层次感,并在泛空间内引入一些不规律的雕塑感,以区分不同的学习角。因此,尽管我们可能记不得空间的布局,公共空间的动态体验依然可以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湾幼儿园现状:
由于出生率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直接将空置的小学教室用于幼儿园课程。但幼儿园真的需要教室吗?我们建议将空置的教室用于其他用途,例如社区大学教室等,而幼儿园应当提供更多的鼓励参与活动的小弯角和与自然交互的机会。整个建筑是一个个学习角的集合。从室外到室内,孩子们可以奔跑在曲面的墙根下,或聚集在各自最喜欢的地方。该项目在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营造了更好的校园环境。
空间设计的策略:
多个角落的创造:我们没有遵循单调的网格规划,而是用弯曲的墙尾划分出不同特性的空间。如同墙壁上与视线高度齐平的随机小孔在吸引着孩子们踮起脚尖一窥究竟,幼儿园内每一个元素都在刺激着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心。这些活动和意想不到的随机性使空间变得异常生动活泼。
效率与流动性的平衡:我们设计了圆弧角的空间并减少了空间内锋利的边缘,以保护孩子们不在玩耍的过程中撞到墙角而受伤。所有的结构墙都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既能满足储存需求,又保留了圆弧边角的特殊性。最后落成的空间几何形状正是效率与流动性之间平衡下来的结果。
雕塑感场景中的灵活性:该项目在雕塑感和灵活性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特质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结合。这样矛盾的本质为雕塑感场景中出乎意料的活动创造了发生的条件。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在保留校园建筑形式影响的同时创造了为使用者们量身定制的自由度。
文字描述由建筑师提供
译者:杨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