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为期三个月的快闪咖啡馆设在一座即将被拆除的破败建筑中。它采用解构的方法,运用基础建筑材料与原本粗犷、待拆的原始环境相融合。这一做法不仅省时省钱,而且所用的可持续材料和再利用的空间还为城市再生提供了一个范例。解构是起点。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在表面反射,营造出一种结晶效果,这与城市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相似,并揭示了其过渡性的本质。


客户“咖啡法则”(Coffee Law)旨在将喝咖啡的行为与城市再生展览相结合。他们与联裕集团合作,开发利用待拆闲置建筑,同时为当地社区做出贡献。其成果旨在展示城市再生项目的过渡阶段,因此选择了“结晶”作为视觉原型。小型钢制单元所形成的角度、灯具的冷峻灵动外观以及多种材料的反射,都与雪花那冰冷且转瞬即逝的形象产生联想。




选择可回收的钢制单元是受到空间解构的启发。它放大了裸露的结构,展示了多功能性,并旨在实现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修补过的水泥墙和裸露的钢材与砖块,揭示了现场的建造情况。这一介入项目旨在融入景观,与建筑和展览形成流畅的连接。选择了钢制吧台、水泥墙和光管等材料,以呈现出冷峻、粗糙的质感。警示胶带划分了空间,提醒顾客项目的临时性,并为该品牌的一款标志性产品提供了灵感。锐角、反射表面以及冰晶般的磨砂钢制吧台,都暗示着结晶,代表着城市在过渡阶段的活力,就像时代末期那种平静而克制的张力。这种风格也与咖啡品牌“快捷、时尚”的营销特色相共鸣。


这家咖啡品牌一直在全市范围内提供多样化的咖啡饮用体验。由于此店址位于城市再生展览之中,它并未像其他分店那样追求舒适感,而是更加注重便捷性和流动性。店内设有高高的吧台,正对入口,下方配有灯具,天花板也很高,暗示顾客可以站着靠近吧台饮用咖啡。配有轻便折叠椅的座位区类似于户外露营地,便于在此空间举办活动。小桌和硬椅提醒着咖啡饮用者四处走动,感受那些即将消逝的记忆。店家鼓励顾客参观展览,而非驻足喝咖啡,因此座位设计主要便于小憩。


该美学理念旨在营造一种轻盈、轻松却又稍纵即逝的氛围,而翻新模式则基于循环经济。项目起始于变革与未来的理念,促使我们思考:如果建筑的使用寿命有限,那么项目结束后,这片场地将何去何从?为了便于快速拆除,项目选用了可完全回收的钢材作为主要材料。这些材料不会被丢弃,而是可以回收再利用。12x12 厘米的单元易于组装和拆卸,多层结构象征着建筑的构造。尽管项目为期短暂,但通过组装、拆卸和现场材料采购的循环,它成为了可持续时尚的一个典范。项目通过组装单元进行建造,既高效利用了资源,又便于后续拆卸,使得建造者能够高效控制建造过程,并符合客户对 136 天短工期的期望。这些材料日后可用于其他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实现再利用。


万物皆变,城市亦不例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变化。本项目以积极态度取代遗弃,将闲置建筑转变为咖啡馆和展览场地,用斑驳的水泥和开裂的砖块为场地注入活力。愿这片空间服务于当地社区,并传递城市再生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