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 ArchDaily
  2. 城市理念

城市理念: 最新资讯

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北京实践事务所建筑营设计工作室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文化和历史的敏感。这并不是说他们的作品不现代,事实上可以说是很现代的,韩文强的作品中充满着有明显中国韵味的现代材料和形式,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有机农场水岸佛堂 (这两个设计分别获得 20172018 ArchDaily 年度建筑大奖)中都非常明显。Vladimir Belogolovsky 在他最近一期的“City of Ideas” 系列访谈中,与韩文强探讨建筑是否是一种艺术形式,以及在21世纪创造“中国”建筑的意义。

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 Arch Daily 访谈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 Arch Daily 访谈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 Arch Daily 访谈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 Arch Daily 访谈建筑营韩文强: “设计就是协调关系的艺术” - 更多图片+ 48

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他的建筑物有着非传统的,非常规的波澜起伏形式 - 而且他在通往建筑的成功之路上为扎哈·哈迪德工作过一段时间 - 因此马岩松经常被错误地归类为新一代解构主义建筑师,那些只对挑战现有技术的充满未来感的形式感兴趣,为创新而创新的人。 但实际上,他的设计,尤其是在他故乡中国的设计,都深深扎根于自然和传统,正如同他在与 Vladimir Belogolovsky 就主题为“思想之城”(City of Ideas) 的最新的系列访谈中所解释的那样。

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 Arch Daily 访谈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 Arch Daily 访谈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 Arch Daily 访谈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 Arch Daily 访谈马岩松:“我不是未来派,我是传统派” - 更多图片+ 88

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曾经是建筑师们最爱“升级再造”的集装箱最近收到了很多批评的言论, 因为建筑师们意识到集装箱们的优点——现成可居住的空间和结构,以及回收利用多种材料的机会也仅仅只是建立在其满足居住的性能要求上,但是对于经常使用集装箱的建筑设计公司LOT—EK 来说,那些现成的建筑盒子的魅力已经超越了其生态优势以及实践合理性。在采访该公司纽约工作室的时候, LOT-EK 的创始人Ada Tolla Giuseppe Lignano谈论了他们为何会迷恋于集装箱建筑的概念性基础,该采访将作为Vladimir Belogolovsky的“意念之城”系列访谈的一部分。

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 Arch Daily 访谈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 Arch Daily 访谈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 Arch Daily 访谈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 Arch Daily 访谈集装箱大王 LOT-EK 采访:“集装箱是创造新建筑的载体“ - 更多图片+ 43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在普利兹克奖提名的著名建筑师中,1994年的获奖者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大概是最少被媒体提及的一位。然而,这一相对低调的形象并不妨碍他关于建筑和城市问题的深刻细微的见解领先于时代数十年,同时他自80年代早期建立的社会学引导准则如今在建筑业内也已广泛流行。在Vladimir Belogolovsky为“City of Ideas”专栏所做的最新访谈中,波宗巴克解释了自己对建筑独特解读的历程。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 Image 12 of 4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 Image 33 of 4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 Image 52 of 4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 Image 65 of 4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唯有建筑师可以解决当代城市问题” - 更多图片+ 64

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汤姆·梅恩(Thom Mayne)在建筑界一向以其思路最难以预测著称。曾被评论家贴上“建筑界的坏男孩”这一标签,他的这一绰号时不时地被热烈地证实甚至鼓励他去实践作品。梅恩在建筑界的实践跨度之大,可以从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美最可持续的大学校园之一,到出格地设想在著名瑞士山城建造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塔。在最新的弗拉基米尔·贝罗戈洛夫斯基 (Vladimir Belogolovsky)的专栏,创意城市(City of Ideas)对梅恩的采访中,梅恩谈论了他的想法,过去对建筑发表的言论,及建筑界未来的走向。这个采访最初发表于柏林建筑杂志SPEECH(演讲)中。

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 Image 1 of 4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 Image 2 of 4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 Image 3 of 4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 Image 4 of 4采访汤姆·梅恩(Thom Mayne):“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家” - 更多图片+ 29

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通过引入现象学、可持续性和形态学的概念(这些概念已成为新加坡建筑学概念的独特部分),曾仕乾(Soo Chan) 的SCDA建筑事务所(Chan of SCDA Architects)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非比寻常的有利地位。为了加强这种有利地位,他的公司也致力于广泛参加关于建筑学、风景园林以及室内设计等各种项目,甚至有时自己做开发商。在最近一期弗拉基米尔·贝罗戈洛夫斯基(Vladimir Belogolovsky)“创意城市City of Ideas)专栏的采访中,Chan谈到,早年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他的建筑观念的,以及新加坡的建筑背景是如何影响他的设计。

弗拉基米尔·贝罗戈洛夫斯基 (Vladimir Belogolovsky)(下面简称VB)你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想要做建筑了吗?这个学科最先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曾仕乾(Soo Chan)(下文简称SC):我被自己小时候住的房子——槟榔屿龙山堂丘祠(Khoo Kongsi compound in Penang)深深的影响着,槟榔屿(Penang)是马来西亚西海岸外的一个小岛。龙山堂丘祠围绕一个公共庭院进行规划,是我们家族几代人共同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我现在仍能描绘出我小时候住的房子里的空间和光影变化——又长又窄的空间被敞开的通风井分隔开。我记得雨水清新的味道渗透到建筑中,弥漫在整个下沉院落中,还有建筑中的斑驳的光影。

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 Image 1 of 4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 Image 2 of 4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 Image 3 of 4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 Image 4 of 4Soo Chan:建筑应该保留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在形态语言上寻求创新 - 更多图片+ 44

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WOHA建筑事务所由黄文森(Wong Mun Summ)与哈赛尔(Richard Hassell)这两位合伙人成立的新加坡最富国际名声的事务所之一,自1994年成立以来,获奖无数。

WOHA建筑事务所在他们涉足的城市中进行的超密度设计,让他们成为新加坡出类拔萃的建筑事务所。考虑场所地域特殊性,将其与气候控制和空间规划结合处理,同时对形式和材料的选择运用国际方法,他们的作品可以作为指导性的案例,适用于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在本次主题为“城市观念”的访谈中,Vladimir Belogolovsky访问了WOHA的两位创始人黄文森(Wong Mun Summ)与哈赛尔(Richard Hassell),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全球化城市的未来之路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 Image 3 of 4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 Image 9 of 4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 Image 11 of 4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 Image 17 of 4WOHA建筑事务所访谈: “自然与人类建造环境融合共存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方法” - 更多图片+ 19

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在泽维·霍克(Zvi Hecker)的职业生涯中,其作品的形体不断演变——从其早期 Ramot Polin housing 、位于内盖夫荒漠的犹太会堂(Synagogue in the Negev Desert)等规矩的几何形体作品,到近期位于柏林的犹太学校等形体更为自由的项目。然而霍克仍然认为他的所有作品既与其它作品一致、又独一无二,并自称为“一名从事建筑专业的艺术家”。在这场记录于“城市理念”(City of Ideas)专栏的采访中, Vladimir Belogolovsky 与霍克就支撑其事业的灵感和想法展开了讨论。

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14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17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28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36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更多图片+ 34

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作为目前在美国的日本移民,建筑师森俊子(Toshiko Mori)让人觉得非常有趣:一边是日式的材料的建造文化镶嵌在她的DNA中,另一边是她从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中,特别是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这一系列被称为“观念城市”(“City of Ideas”)的访谈中,建筑评论家 Vladimir Belogolovsky 与森俊子(他的前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材料、细部和作品背后的灵感的谈话。

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 Image 7 of 4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 Image 14 of 4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 Image 36 of 4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 Image 42 of 4旅美日本女建筑师森俊子访谈:“我们不探讨形式,我们探讨力量” - 更多图片+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