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SOHO中国张欣谈论中国经济和她正在改变的商业模式

德国杂志 Der Spiegel 近日访问了张欣——地产界巨头、SOHO中国的创始人——旗下广为人知的项目有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设计的银河SOHO和望京SOHO. 访谈期间,张欣就中国经济,数字化发展,时下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特征,以及她正在转变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交流。请点击这里,了解更多有关本次访谈的内容。

SPIEGEL的采访中,地产界大亨张欣女士讨论了最近的市场冲击,中国建造繁荣的终结和为什么她把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视为财富的新模范。

采访来自前方记者 Bernhard Zand.

今年50岁的张欣女士如今已是地产界的翘楚。 她抒写了当今中国企业家的一段成功佳话。 作为一名女性,她曾工作于纺织车间和电气流水线。19岁后,她赴英国深造,成为了一名国际秘书。获得经济学学位以后,她先后于伦敦和华尔街进行了投行工作。 1995年回到北京的她,同丈夫潘石屹携手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SOHO中国。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商业领袖,张欣对于社会和政治话题也能够侃侃而谈。近日,她在北京接受了SPIEGEL的采访,并透露马上要参加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

以下时有关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此声明的是,下文中的一切言论仅代表张欣个人观点,与ArchDaily无关。

SPIEGEL: 张欣,如果中国经济是一个企业而您是管理者,您会如何让这家公司适应未来?

: 当今,没有任何经济体、公司,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工业,能够在不面对两大基本趋势的情况下调动出充分潜力——这两大趋势分别是全球化和数字化。它们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日成为主导趋势。

SPIEGEL: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国际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保持与外对接。这需要意识到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曾经的孤立发展概念中,您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但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无论对文化,经济还是政治都是如此。孤立发展意味着丧失增长潜力。我成长在中国完全封闭的时代。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SPIEGEL: 去年夏天和今年年初的经济震荡粉碎了不少中国经济力量的信心。您怎么评价当今资本市场的极端波动?

: 投资人不喜欢不确定性。市场告诉我们大家需要确定性,需要眼见经济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如果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他们将会出台实际政策和执行步骤以增强市场信心。

SPIEGEL: 中国领导人希望把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型为服务和消费驱动。这在未来能奏效吗 ?

: 就目前而言,消费对GDP的贡献微乎甚微。但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SPIEGEL: 许多中国观察家想知道这次改革是否成功。

: 是否奏效其实倒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多快能够实现它。这将牵连结构性变化。经济增长的某些时候,你不能单纯依靠投资。而我们曾经就只依靠投资。投资的回报越来越少,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旧模式不再起作用。对于改革而言,主要是完成速度的问题。

SPIEGEL: 您的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你们是如何在近些年调整商业模式的?

: 20年前,我们只能够建造方盒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与我们合作。比如伦敦的扎哈·哈迪德, 汉堡的GMP,日本的隈研吾。我们将设计和数字化引入中国。

SPIEGEL: 相比较而言,你们怎么迈出每一步的?

: 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北京没有大体量建筑,上海也寥寥无几。那时,一切都是简单粗暴——建建建,卖卖卖!我们的工作如同制造企业。然而我们很快意识到北京和上海的可开发土地不多了。所以我们开始保有我们旗下的建筑,管理并出租它们。 我们成为了土地拥有者。这就掀开了我们的第二幕。

SPIEGEL: 然后呢?

: 紧接着第三幕上演。中国经济愈发复杂化。至今大规模的中小型企业还是走着跟大型国企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不遵循长期的商业计划,不常年租赁办公室。他们对出租的要求是马上开始,租一个星期,一个月或是半年。他们想和他们一样的企业家们一起工作。我们的租客现在包括:出租车行业的 Uber, 团购网站Meituan.com,以及大量初创企业。这些公司以现代的方式运营,就像他们的客户一样: 消费者上网寻找服务然后下单。

SPIEGEL: 股市震荡之后,人们开始担忧,对此您是否感到意外?

: 中国一直在让我惊讶。20年前从美国回来,我没有想到能走到今天这样。中国的成就蔑视了一切逻辑。我会把它们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奋努力和进取精神。

SPIEGEL: 请举个例子?

: 我是名跑步爱好者。去年10月北京有场马拉松比赛。我无缘参加,但是朋友告诉我比赛准备不是很充分。举办方只准备了够三个小时的食物和水作为供给。然而,大多数人没能在三小时内跑下来。对他们来说太糟了——或者看起来很糟。可事实上,即使是最后跑完的人也得到了特别好的照顾,尤其是4-5个小时之后的需求高峰时段。

SPIEGEL: 为什么会这样?

: 因为沿线的人们意识到了潜在需求,快速地组织了供给。这一点特别中国化。这样的问题在德国这样组织完善的国家或许根本不会在第一时间发生,而中国人能够在这不周全的组织中立刻意识到商机。

SPIEGEL: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人的勤奋和灵活,但这些对于中国避免经济硬着陆是否十分充分?

: 没人能够否认增长会放缓。但问题是:现在机会在哪里?我同时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和消极的趋势。好消息是中国注册公司更容易了,汇率更加灵活了,还有中国人出差更容易了。这些都促进了我们经济的开放。然而我的担忧是国企改革的延误。我们都知道私企较国企在运行上更有效率。这些改革对于企业能够创造的潜在活力是先决性的。

SPIEGEL: 您是否担心国企改革开始后出现的大规模裁员问题?

: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了国企改革。那时候涉及了上千万的裁员。我们害怕会出现社会动荡。不过那并没有发生。反而经济系统获得了重组。我不确信中国会遵循西方的剧本行事。

SPIEGEL: 您的意思是?

: 一方面世界越发地整合在一起。当"西方"价值观实际上成为现代价值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不予考虑。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演进历程。比如,贸易联盟在中国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于它之于欧洲和美国。

SPIEGEL: 您和其他同龄企业家把中国经济塑造成了一个类似于19世纪德国 "Gründerzeit" 的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也将终结吗?

: 我们开始以后,我们不是非常相信一个带有广阔机遇的时代会有终结的一天。我们劳碌于发展自己的公司。但今天中国仅用10到15年就完成了造城运动,甚至能造出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然后您的事业也就结束了。所以房地产行业的Gründerzeit 时代结束了。其他行业不能一概而论。

SPIEGEL: 比如?

: 我坚信数字化在中国刚刚起步。除了打车,订机票、酒店,其他行业也将跟进:教育,医疗,行政甚至法律.....真的,可以说涉及一切行业。在中国,对拥有创新能力和雄心的人们,仍然机遇良多。

SPIEGEL: 中国的创业一代于过去20年积累了财富。对于您还有其他600强以及其他身家10亿以上的大亨,将会用钱做什么?

: 马克·扎克伯格最近宣布他将会捐出45亿美元做慈善。2年前,我丈夫和我决定拿出1亿美元成立SOHO中国基金会。这个项目将资助中国学生前往世界一流大学就读。许多中国企业家正在通过捐助帮助教育;也有支持健康看护与科研的。没有谁想把最多的钱带向墓地。

SPIEGEL: 欧洲把慈善作为国家是否在国家福利和教育做得充分的信号。

: 这么说也许对,但投身符合自己本心的善举是值得的。我拿到过奖学金。所以如果我能通过捐助帮助更多中国的优秀学生获得留学机会,这将包囊我所相信的方方面面:教育,全球化,社会流动。我就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典型。

SPIEGEL: 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中国更像美国而不是欧洲。富人在中国赢得尊重,而不是嫉妒。

: 我非常不喜欢炫富。这不会引起任何内心的感动,因为钱不是组成人心的元素。但是我喜欢中国的一点,也是欧洲相对缺失的,是年轻人的进取心,雄心壮志和旺盛精力。

SPIEGEL: 这一点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是很像?

: 是的,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一定程度上私人参与与捐助在中国起到很大作用。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美国大学通过捐助实现经济援助。现在我明白了:早期的美国,国家贫穷,公民想要开公司,不得不私自筹钱。历史上的欧洲则大不一样。强大的国家、君主或国王。国王能够提供财富。

SPIEGEL: 在中国政府力量很强大。在中国致富能够单纯靠自己吗?

: 我们的公司主要占据着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都非常市场化。这是一种优势。土地的售卖以透明的方式公开竞价。当您脱离北京上海做房地产或许就会听到所谓的 “guanxi

SPIEGEL: 阿里巴巴马云有一句话 "只和政府谈恋爱但不结婚。"

: 我们不是很擅长这个。我们的成功倚靠全球经验和我们解读市场的能力。对于中国只能靠关系成功这句话,我表示抗议。因为我和丈夫都不是 "太子党",但中国也给了我们成功机会。

SPIEGEL: 目前中国的政策还不是很放宽,无论对内还是对于国际贸易。

: 我认为我们的司法系统还需要完善。诉讼等待时间还是太长。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挺可怕的。当一个人犯罪了他/她需尽快受审。但是现实中很多案件的等待是很长的。当然我也不是专业人士,原因我不明白。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里,法制进步是重中之重。

SPIEGEL: 国家的经济繁荣,到某一时期,更多人们会有政治参与的意愿。这也将发生在中国身上吗?

: 我此前说过中国不再渴求食物和住房,但是人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我对此表示支持。我不知道中国会选择那一种模式。当时更高水准的生活和教育是未来人们寻求的。我们会看到某些地区人们享受到开放水准。我们也没有不不同,我们同样有对自由的希望。问题就是:多大程度的自由方能被容许?

SPIEGEL: 今天建筑轮廓主导了北京上海的天际线,这几乎代表了当今的中国。您有没有想过这高楼能够屹立下去多久,而那些同您的建筑师们一道诞生的这些结构多大程度满足可持续发展?

: 我们在今天建设步伐上太过高效和快速。再建一座吉萨金字塔、长城也不是难事。但是这些建筑的质量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它们的通天高大只是因为象征的价值,它们代表着一种文化。我害怕当今的建筑不能拥有100年,500年甚至1000年前的建筑一样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曾经的那些建筑堪称奇迹。今天我们造不出奇迹。所以我们应该更加谦逊。对我来说,我希望我们的建筑某一天能让我们的子孙称道:“我为之自豪。”

新闻来自 Der Spiegel.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Santos, Sabrina. "SOHO中国张欣谈论中国经济和她正在改变的商业模式" [SOHO China Property Mogul Zhang Xin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Her Changing Business Model] 05 1月 2017. ArchDaily. (Trans. Shang, Xiyun)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802836/sohozhong-guo-zhang-xin-tan-lun-zhong-guo-jing-ji-he-ta-zheng-zai-gai-bian-de-shang-ye-mo-sh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