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师。1 项目陈述
通过一系列的再生设计技术,特别是减缓雨水流量的措施,一条混凝土河道以及周围恶劣的城市场地已经被改造成了全国著名的湿地公园,并作为全市生态基础设施计划的主要部分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暴雨水管理,水净化,以及恢复自然栖息地,和一个宝贵的公共空间供人们聚集和享受美景。
2 项目叙事
2.1 目标及挑战
六盘水因其凉爽的高原气候,是建立在60年代中期,在山谷包围的石灰岩丘陵中的一个工业城市,水城河穿行而过。城市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居住人口的600000人。希望进行环境改善的市政府委托景观设计师制定一个全面的战略,来解决多项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这些元素:
1) 水污染是重工业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冷战时期造成的。六盘水一直以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为主,因此,市民遭受了其产生的空气和水的长期污染。 从工业烟囱排出的空气污物常年落在周围的斜坡上,冲到河里,还有化肥径流从农场土地上到达斜坡,污水从分散的村落排到斜坡上;
2) 洪水和暴风雨灾害:由于坐落在山谷中,城市在季风季节常常被洪水和暴雨淹没,而且在干旱季节由于多孔石灰岩地质而严重干旱;3)母亲河的恢复:水城河的渠化是希望解决泛滥的洪水。河道上传输了上游的雨水却造成了下游更严重的洪水问题。因此,以往蜿蜒的母亲河变成了一个丑陋的混凝土河道,而滞洪环境修复能力却完全丧失;
3) 公共空间的创造:由于城市人口爆炸,娱乐和绿色空间严重不足。水系统作为曾经城市的福地,现在已成为一个荒凉的后院、垃圾场和城市背后的危险的区域。一个行人可以进入的修复的绿色空间系统已经成为了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所急需的。
采用的策略是希望从山坡流入的水流并创造水生态的基础设施,可以保留和净化雨水,使水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再生,并提供自然和文化服务,将工业城市变成一个宜居的环境。
2.2 设计策略
设计师提交的六盘水湖湿地公园项目有90公顷(222英亩)的大小,是第一阶段的综合生态基础设施项目,是景观建筑师改造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整体的生态基础设施,景观设计师让它们集中在水城河流域和城市。首先,现有的溪流,湿地,洼地都集成到一个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中与河相连,形成了一系列的保水池塘和不同净化能力的湿地。这种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水也增加了雨季后的基流,维持河道水流。其次,渠化河段的混凝土路基被拆除。自然的河岸的恢复具有振兴河岸生态功能,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再次,连续的公共空间包含行人和自行车路径,增加了可使用的滨河空间。这些走廊将成为城市游憩与生态的空间。最后,该项目结合滨水区的开发与河流生态修复。生态基础设施体现了六盘水市的改造力度,增加了土地价值和城市活力。
作为列入六盘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 明湖湿地公园是特色的渠化河流上游段生态恢复的一部分。明湖湿地公园是一个由退化的点状湿地、废弃的鱼塘和管理不善的玉米田带修建的。在发展前的状况是由垃圾场和污水池为主。作为一个示范性的生态基础设施项目,这一期工程使用所有的策略是重建具有生态健康性的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恢复设计,保留和进行雨水水质的改善,公众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开放空间,最后是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具体的公园元素希望实现的目标如下。
(1) 混凝土河堤被改造成了两个生态区。一个建立在有助本土植被生长的防洪区,另一个建立在河床的水生植被条件下。曝气栅沿江建立,促进加氧,并进行营养丰富的水生物修复
(2) 项目建造了梯田湿地和鱼塘,用来降低峰值流量,调节季节性的雨水。梯田的灵感来自于当地的农业技术,可以捕获和保留雨水,并使陡峭的山坡变为生产的区域。他们的位置,形式和深度是基于地理信息和水流量分析的。种植原生植以建立适应各种水土条件。这些梯田栖息地可以减缓水和营养物消失的速度,让微生物和植物利用营养过剩作为快速增长的资源。
(3) 人行道和自行车路线形成了沿着水路的绿色空间,让一个环路环绕在湿地梯田之间。路线上具有休息平台与丰富的座椅、凉亭以及一个观景塔融入了设计开阔自然系统的视野。这促进学习,娱乐和景观的审美体验。环境解说系统的目的是帮助游客了解这些地方的自然和文化意义。显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一条温暖的彩虹桥,与频繁的凉爽和潮湿的气候相适应。这条堤连接中央湿地(湖)的三面,创造难忘的散步和聚会的体验。这些都很快能成为市民青睐的社交和娱乐环境,并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通过这些景观技术,日益恶化的水系统和城市周边的荒地已成功转化为一个高性能、低维护的城市前院。它优雅地调节雨水,清理被污染的水,恢复具有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吸引市民和游客。项目在2013正式被指定为中国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