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紧凑型居住单元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大城市里的主流。高密度的建成环境和高昂的地价使得城市地区大多数开发项目必须充分利用可建面积,其结果是住宅越来越小。中国香港可能是最极端的例子——大约四分之三的土地被保留不做开发,剩下的四分之一承载着700多万人的生活,形成了地球上最密集的城市环境。

最近,我们有机会与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 Edge Design Institute 的创始人、建筑师张智强对谈,就紧凑住宅、小尺度建筑、灵活性和城市的未来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2 的图像 18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3 的图像 18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4 的图像 18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5 的图像 18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更多图片+ 13

ArchDaily (以下简称AD):您和您的事务所 Edge Design Institute,一直都在从事小尺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你能告诉我们您为什么会更关注小尺度项目吗?

张智强(Gary Chang,以下简称GC):作为一个中国香港人,我一直对高密集的城市特别着迷。在香港,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生活的高效率和多样性,尽管它有内在的不足。自从26年前成立自己的事务所以来,我就一直在探索这个课题,并始终关注城市新的动向——有关变化、选择、共存和联系的议题。

我们在千禧年初做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手提箱”项目,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我们想出了一个创新的改造系统,包含了50个可调控光线的窗,让250平方米的屋子里可以有极其丰富的空间体验。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18 的图像 18
Suitcase House - Bathing Mode.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另一方面,我们也致力于将紧凑型的概念融入到其他类型的项目中,比如2003年我参与阿莱西的“Tea & Coffee Towers”项目设计“功夫”茶具,这是一个为拍卖设计的限量款作品,名为“城市游牧民宝盒”。我们将五种功能压缩到一个 A5大小的盒子中,每一面的功能可随需要而转变。我们的研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很自然地得到了发展。对于紧凑型住宅的关注则始于我对自己家的不间断的研究和改造,我从70年代就一直住在这里。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5 的图像 18
Kung-Fu Teaset for Alessi.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AD:最近在 Apple TV 的节目——“家”中您介绍了自己住宅的设计,可以说是小尺度住宅的一个范本了。您称您的家为“变形金刚”——在有限的空间里变化出多种生活的可能。您是如何做到的?

GC:我在这间小公寓里生活了40多年,面积大概是 4m * 8m。我每隔几年就会改造一次自己的家,这几乎已经是一种仪式,一场对美好生活的持续研究。

这些年来,比起物质空间本身,我更关注时间的概念。在这台最新款的 M-2007 中(也就是我的家,2007是变形金刚电影第一集推出的那一年),我试图在公寓中建立一种基于时间的生活体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而是公寓作为整体为我变换不同的功能。我基本上一直在利用整个家的面积,这与传统的家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日本的 nLDK 体系(n 表示卧室的数量,L 表示客厅,D 表示餐厅,K 表示厨房)。

AD:这个项目需要在材料和机械装置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从哪里找到的灵感和信息?

GC: 事实上,我花了6个月的时间(以香港的标准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研究和发展“变形金刚”的概念,又花了6个月的时间与承包商一起建造它。事实上我花了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个空间(因为我自70年代起就住在那里),了解我自己和我的需要,它们或多或少是研究的灵感和方法的出发点。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11 的图像 18
Domestic Transformer floorplan variations.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我的设计理念也很简单。首先,当我需要什么的时候,它们会出现;当我不需要的时候,它们可以消失。每个功能区由它的垂直围墙(即传统上固定的墙)来界定,我想出了一个可移动的墙体系统,让我能够轻松地变换空间,与各种功能玩捉迷藏。我认为一个家并不是由一个人拥有的各种房间来定义的,更多的是你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从刷牙到看电影,从洗澡到临窗阅读。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9 的图像 18
Domestic Transformer in Hong Kong.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过去的记忆对我影响很大,给了我很多灵感,比如记得在黄金时代,大多数人白天都不开灯,家里人都习惯在临窗的位置,享受自然光的照射。

AD:灵活性似乎是您项目的另一个重要特质,似乎只有高度灵活的设计才能适用于小尺度项目。你能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GC:灵活性绝对可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创造奇迹,使人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在更宽敞的区域里,应用灵活的设计元素可以使空间效用提高,更为紧凑。灵活性不仅仅适用于小尺度的住宅,也适用于更大尺度的项目,甚至是4000平方米的住宅。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12 的图像 18
Project for Henderson Victory Avenue .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6 的图像 18
Project for Henderson Victory Avenue .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我们发现,对空间灵活性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是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需求。灵活的空间可以应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未来,在今时今日,尤其显得重要。也许灵活将是我们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中国香港的项目,一套10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包括一系列的滑动墙,可以在住宅内营造不同的场景。在我们在广州做的另一个项目中,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旋转墙,可以对客厅、餐厅和书房进行各种组合。

AD:成长于香港这样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您觉得您对紧凑型空间的兴趣和意识是否是与生俱来的?

GC:完全是这样的!我们不仅生活在高密度的物质环境中,还生活在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高密度的环境中,每天都能做很多事情,我们不只在物质层面受到制约,觉得空间太小;更重要的是受到时间概念的制约,觉得时间太少。很奇怪的是,香港人渐渐变得很浮躁,尤其是在时间上,我们很少愿意去车程大于30分钟的地方,我们希望同时做好几件事。当然这种现象在一个交通基础设施超高效的城市才能出现。

另一方面,说到紧凑,我32平方米的家对本地人来说已经“很大了”。香港已经发展出我们所说的“纳米住宅”了,即使用面积不超过18平方米的住宅。最近,我们受一家最大的开发商委托,为一个在香港的纳米公寓研究公寓的最佳户型,户均面积约为16平方米,可以容纳家庭所需的一切功能,甚至包括一个(精致的)酒窖。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15 的图像 18
ACTS Rednaxela Serviced Apartment.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AD:此次全球的疫情让一些人重新思考在城市生活的意义,甚至重新考虑在农村生活。当我们进入千禧年的第三个十年时,你是否相信紧凑型住宅和高密度的城市仍会在我们的未来扮演同样的角色?

GC: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会住在城市里,这个趋势几乎是不可能逆的,我相信疫情只会让这个过程慢一点。回到香港,从2003年的 SARS 到现在的新冠疫情,市民对居住在市郊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幸运地是香港有超过70%的土地被划为郊野公园,香港在拥有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同时,还保有大面积自然状态,有大片的绿色和水面,维持了可持续的平衡。在这里,尽管我们的密度超级大,但永远不会离自然太远。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16 的图像 18
ACTS Rednaxela Serviced Apartment.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AD:您的事务所最近在做什么项目?

GC:我们的下一步计划将我们在紧凑型设计方面的理念“输出”到其他地方;我们观察到一个共同的现象,只要你生活在城市里,你的家就会变得更小,你就需要通过Change (变化), Choice (选择), Connection (联系) 和 Coexistence (共存),以此重塑你的家,作为你新的“生存包”。

我们已经在斯德哥尔摩参与了一个名为 Tellus Tower 的项目,78层高的住宅塔楼大部分都是紧凑型单元,与我家的面积和配置完全一样(或许这也是我们被邀请参与这个项目的原因)。最近,我们还参与了班加罗尔一个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项目。早在2006年,我们就在莫斯科郊区设计了一栋周末别墅,我们称它为“室内快车”,家具可以基于一个相当复杂的类似铁路的轨道系统在房子内外移动。遗憾的是,虽然客户很喜欢这个设计,但房子一直没有建成,这也启发了我们对紧凑型和灵活住宅的思考。

翻译:Rosy Zhao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 7 的图像 18
Tellus Tower in Stockholm. Image Courtesy of Edge Design Institute

本文源自 ArchDaily 十月主题:人体尺度。每个月,我们会以文章、访谈、新闻与项目的形式来深度探索一个主题。您可以在此阅读过往月度主题内容。ArchDaily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的贡献;如果你希望提交一篇文章或项目,请联系我们

图片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位作者
引用: Baratto, Romullo. "张智强‘纳米住宅’,探讨紧凑住宅和高密度城市的未来" [Nano-Scale: Gary Chang Explores Compact Living and The Future of Dense Cities ] 27 10月 2020. ArchDaily. (Trans. Milly Mo)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50205/na-mi-zhu-zhai-yu-zhang-zhi-qiang-qi-tan-tao-jin-cou-zhu-zhai-he-gao-mi-du-cheng-shi-de-wei-la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