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香港设计学院 / CAAU

香港设计学院 / CAAU - 更多图片+ 14

  • 建筑师: CAAU; CAAU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 面积:  42000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10
  • 摄影师
    摄影师:Sergio Pirrone
  • 项目负责人: Thomas Coldefy, Isabel van Haute
  • 合作建筑师: 巴马丹拿香港(P & T Group Hong-Kong)
  • 结构工程设计: 奥雅纳香港(ARUP Hong Kong)
  • 机电工程设计: PBA Hong Kong
  • 景观设计: 傲林国际香港(ACLA Hong Kong)
  • 声学设计: SHEN, MILSOM & WILKE Hong Kong
  • 预算: 78,212,112 €
  • 甲方: 香港职业训练局
  • Country: 中国香港
展开收起
概念草图

2006, 设计竞赛

Thomas Coldefy和Isabel Van Haute具备丰富的国际实践经验,2006年初他们决定参加香港设计学院建筑项目的国际竞赛。共有162个设计团队提交了竞赛的设计方案,2006年8月,大会从5个进入第二阶段的团队中最终挑选了两名建筑师。按照竞赛预定的规则,之后他们前往香港,与当地的合作建筑师、工程师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工作。2006年11月,国际竞赛评审委员会,其中包括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正式确定他们为竞赛的优胜方。

为了在项目基地进一步深化设计,组建设计团队,与合作人员及甲方进行沟通,同时让他们自己深入感受场地精神,Thomas Coldefy和Isabel Van Haute于2007年年初搬到香港,并居住了长达5个月的时间。

可达性分析

设计方案赢得了香港社区和未来使用者的认同,方案很好地适应了教育的需求、对环境和地方语境的关注,同时大胆而有野心,对外界环境十分开放。经过CAAU十八个月的项目开发和设计,建筑最终于2008年秋季动工。十八个月后,香港设计学院建筑——42,000 m²——正式竣工。2010年9月,新学年开始之初,第一批学生第一次搭乘了巨大的自动扶梯。Thomas Coldefy和Isabel Van Haute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由欧洲建筑中心、艺术设计和都市研究以及芝加哥雅典娜神庙奖授予的“40 under 40”建筑师奖。

城市文脉。建筑位于西贡区的调景岭,面向香港岛东北部,毗邻将军澳及其沿岸。这一区域由地铁连通,从中环乘将军澳线,20分钟即可到达,另外,还有一个公交站点。尽管这里的活动主要为居住和商业,但场地被绿山环绕,自然景色和将军澳的风景随处可见。

© Sergio Pirrone

建筑位于区域的心脏地带,通过开放运动场地和礼堂,它将成为社区的集会场所;同时,校园里的4000名学生、城市空间中大量的展览和活动将为这一区域的社会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这个项目从空间的角度对已建成的城市环境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在现有的城市空间中,社交活动往往大量存在于建筑的底部,并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消失;但在这个设计中,建筑高出的部分可以在不同的高度激发人的交流活动,并与地面建立全新的联系。

© Sergio Pirrone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方案表现出一种创造性的隐喻,“白纸”可以表达其设计意图:将多种形式的自然和设计学院未来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来。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建起的建筑,轻盈而透明,使人联想到多元而对立的结合:内向和外向,谦虚和表现,排他性和广泛的可达性,微观和宏观的城市,古典主义和试验性……

每个功能性的元素,首先分解,然后混合并互相渗透,或通过明确地区分建筑与外部的环境将自身剔除。灵活可变的平面形式可以使人设想到建筑未来与相邻的LWL校园间的联系。

建筑的基础,巨大的“城市客厅”吸引人们集会和交流,同时,可以利用室内外的绿色空间,欣赏郊外的景色,从而实现与城市的联络。

© Sergio Pirrone

表演台高7米,缓缓地坡向景岭路,被设计成一个从地面伸出的景观,与城市环境在两个高度上相连接——一个公共区域,同时也是室外的展廊——体现了香港交通网络的特征。这一景观空间是开放的,上面的平台为其提供遮蔽,其间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表演台由四个礼堂、一间咖啡厅、一个设计行业的交流空间、一个体育馆和一个展览厅组成。学生和附近的参观者可以进入屋顶上的城市花园和运动场。700座的大礼堂可用于举办会议、论坛或古典音乐会,也可以容纳各种娱乐活动、时装表演、流行音乐会和现代舞表演。

空中平台

平台的立面包裹着丝网印刷的白色玻璃,体量精致而小巧,漂浮在塔的上方,“如同空中城市”。其中集中了图书馆、行政办公室以及各种相关的空间。它的绿化屋顶在特殊活动时可对外开放。

剖面图

耸立的高塔同时是学院的灵魂,它的结构和竖向分布表达了设计学院学科的多样性和特殊的性质。塔的外观强调了平台的无形,呈现出诗化的感觉和对创造性环境的反映。

设计的整体组成,通过使互连的元素相互贯通,将学院定义为一栋永恒的建筑,揭示了它作为先锋学院、作为公共和互动性场所的野心,注定要成为城市中明亮的灯塔。

材料

混凝土、玻璃和钢材,三种经典的材料被应用于一个激进的建筑过程中、一栋不同时代的建筑中,而仅保留了其基本的功能。钢材被加工成白色的格网,作为平台内部和高塔外部的结构性表皮。平台立面的玻璃赋予其极高的渗透性,加强了建筑元素间的张力。

© Sergio Pirrone

表演台的混凝土结构结合玻璃立面,使其超越功能性,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和空间冲击力。

结构系统

竖向的钢制格网结构,即“斜肋构架”,结合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系统,保证了高塔的整体稳定性。

© Sergio Pirrone

钢制的“斜肋构架”系统可以提供极好的横向刚度,支撑漂浮的平台和长达60米的自动扶梯的框架。香港设计学院建筑是香港首个采用外部钢制格网结构系统的项目。

为了支撑跨度达100 m x 100 m的漂浮的平台,设计中引进并发展了一种创新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钢制格网复合系统——上部的预应力及后张结构和钢制斜梁,结合下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复合的格网或是简支,或是通过格栅结构悬挂在塔上。

© Sergio Pirrone

它们沿正交的两个方向平均分布于漂浮的平台,用以支撑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系统。

复合的结构系统不仅给漂浮平台提供了刚度和足够的阻力,同时降低了建造的成本,并未超出甲方给出的预算。整个项目的实现还需要建筑师设计一个60米长的自动扶梯结构——香港最长的自动扶梯——由一个立体的钢结构支撑,而没有任何外加的支撑。纵观基础结构的总体设计,动态分析显示由自动扶梯的发动机产生的震动不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与设计本身无关,建造漂浮平台的可能性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是项目的关注点之一。为避免结构在建造过程出现任何意外,同时保证合理的时间规划,设计人员对自动扶梯的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检验,并研究了多种建造方法,包括在地面预装配漂浮平台的主要框架结构,然后利用大型起重机将其抬升到最终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对风险、困难和费用进行评估后,最终采用了需要经过复杂的现场装配的原地制造方法。最后,为了将现场装配的工作量减至最低,大部分漂浮平台的次级结构构件是在主结构完成,并拆去支撑用的脚手架后才建造的。

© Sergio Pirrone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香港设计学院 / CAAU" [Hong Kong Institute of Design / CAAU] 06 4月 2014.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600634/xiang-gang-she-ji-xue-yuan-slash-caau>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