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师: AOMTD, KOOP Architects
- 面积: 42000 m²
- 项目年份: 2023 年
-
摄影师:Egemen Karakaya
-
厂家: Asmaz Ahşap Karkas Yapılar, Fibula Mimarlık, Karınca Reklam, Met Yapı, Temay Peyzaj, Şanlıbayrak Çelik

塞迪尔巴希尔要塞坐落于达达尼尔海峡南端入口处,位于加利波利半岛的欧洲海岸线上。该要塞最初由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之母哈蒂杰·图尔汗苏丹于 17 世纪中叶主持修建,“塞迪尔巴希尔”意为“海之壁垒”,旨在守护这条连接爱琴海与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战略水道。尽管长期遭受严重海岸侵蚀与多次地震侵袭,要塞及其毗邻村落仍相对完整地保存至 20 世纪初。






由建筑师、工程师、建筑史学家、档案学者、口述历史学家、修复专家、博物馆学家及景观设计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与多所高校及政府部委展开协作,开展了涵盖档案研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建筑修复及大地测量等领域的系统性工作。历经 25 年持续努力,塞迪尔巴希尔要塞于 2023 年 3 月 18 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如今,加利波利半岛已成为国家公园,园内遍布精心维护的墓园与纯净肃穆的纪念碑,用以缅怀在一战中牺牲的多国将士。半岛上已难觅当年激战的惨烈痕迹,唯余宁静景致。塞迪尔巴希尔要塞修复工程的核心理念,在于留存一战毁灭记忆,并打造一处供人沉思和平的空间。要塞的西塔楼与南塔楼等部分被原状保留为废墟,成为战争对建筑及其周边景观造成创伤的“记忆之场”。



塞迪尔巴希尔要塞主门及穹顶建筑等已毁损的部分,以轻盈木构的轮廓隐约勾勒 —— 却未刻意复现 —— 这些建筑原始的风貌。主门采用的木条格栅结构,让阳光与空气这两大生命要素得以自由穿透要塞入口。这座门与穹顶建筑共同凸显了修复工程中「可逆性原则」的核心价值。要塞内现当代木构元素的使用极为克制,恰与奥斯曼时期的营造技艺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一座全新博物馆建筑取代了 20 世纪 60 年代废弃的混凝土营房,展出来自遗址的考古发现,其中包括一条横贯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奥斯曼时代道路。在此,新建砖石墙体与奥斯曼城墙的原始砌筑工艺形成呼应,有效降低了新建筑对历史景观的视觉冲击。


塞迪尔巴希尔要塞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其建筑空间邀约人们回溯往昔战火与毁灭的历史,更启迪世人珍视和平。要塞通过独具特色的入口建筑群、博物馆、艺术家工坊及重新规划的村落广场,在服务访客与本地社区的同时,正迈向一个战争已成遥远却至关重要的记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