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北大附中本校及朝阳未来学校两校园景观改造 / Crossboundaries

北大附中本校及朝阳未来学校两校园景观改造 / Crossboundaries - 更多图片+ 35

回想少年时光,多少人记忆当中最难忘的经历、最精彩的一瞬、最知心的对话,都发生在校园里的某个角落。去年,Crossboundaries在为北大附中本校、及其朝阳未来学校分校改造校园景观的过程中,重温了校园的青春飞扬,也重新思考了它对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如今,在很多创新教学空间,自由布局的教室和走廊正成为“标配”,其背后的理念是将对空间的支配权更多地还给学习者,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那么校园呢?作为全校师生通行、活动、驻留的综合场所,校园丰富的层次更加接近真实社会,也就比很多功能空间蕴含更多跨界、多元的教育和交流机会。所以,校园同样——甚至是更需要一个宽松、友善的语境,让孩子们在一生当中最富生机、充满可能的年华,有机会在这座“舞台”上反复彩排自己的人生未来。

于是在此次两校改造过程中,我们确定的设计原则是,围绕学生的真实需求和体验,将传统高度分割而封闭刻板空间,化解更加开放而连续的自由空间

校园故事一:北大附中本校——路径自由、空间打开
在国内略有些年头的校园或单位大院里,总能见到主配楼、运动场、绿化区等功能区规矩排布,其间以车行干道串连的空间格局。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北大附中本校也不例外。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校园面貌虽几经更迭,仍保留了很多历史的痕迹。

校园核心区连缀成更完整的自由区域 © 杨超英

时值今日,北大附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释放天性、自主决策。校方继2016年委托Crossboundaries对其教学空间、体育馆和艺术中心进行改造后,又计划调整这座老校园核心区的景观。  

自由布局的坐具 © 杨超英

还路于人
我们发现,传统校园里的交通动线基本是以车行干道为主导、人行动线依附于两侧的。这样,虽然人员在校园内通行与活动的频率与范围都远大于车辆,其优先级却被排在了车之后。

北大附中_自由的校园,怎么走都行 © 郝洪漪

当“车行”逻辑凌驾了“人行”逻辑,一方面,灵活的双脚总要跟在车轮后面“绕远路”,降低了行人通行的效率和可达性;随时可能发生的人车混行又会降低舒适度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师生们在校园里除了基本通行,还需要进行各种休闲和交流;而在被车道切割的校园里,这些空间又在哪?显然,这座校园需要一轮人、车优先级的调换。于是我们同校方协商,把校园核心区的一条主要机动车道彻底取消,把更多路权和活动、停留的自由还给师生。

北大附中_校园中心的机动车道取消后 © 郝洪漪
北大附中_大草坪与坐凳结合,不再拒人千里 © 郝洪漪

消灭“孤岛”
路的问题解决后,为将整个校园连缀成更完整的自由区域,我们又逐个优化了若干空间封闭或功能单一的“孤岛”。

北大附中_篮球场功能被保留 © 郝洪漪

校园中央,原有一处四周高耸着铁丝网的封闭篮球训练场。校方在向全校师生征求校园改造意见时,呼声最高的一条就是“保留老球场”,因为那里承载了许多校友和在校生最美好的校园记忆:课间十分钟也要冲下楼打会球,烈日下或大雪天都不在乎,切磋出的友谊,帅气的中场三分、集体荣誉的巅峰、怦然心动的时刻……

北大附中_观赛席也是休息处 © 郝洪漪

当学校的新体育馆建成后,我们综合考虑了空间利用效率,将其改造为一处四通八达的“下沉式活动场”——拆掉“铁笼”,把两片练习场合并为一个标准篮球比赛场,并于四周添加了看台和一些自由形状的坐凳。于是,这片场地被充分打开,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行人通行的路径,并强化了校园实体空间和视觉上的联系。现在,全校师生不仅仍有机会为热烈的户外篮球赛呐喊、助威,还能更加轻松惬意地在这里通行或休息。

返校校友途经昔日老球场,今天的下沉式活动场 © 杨超英
与绿化融为一体的“露天客厅” © 杨超英

校园核心区的大草坪虽然允许进入,但大家不习惯直接坐在草上,也没人愿意在这空荡荡的地方久留,就成为一处面积很大、利用率却较低的场所。我们希望让所有“看的绿化”都转化为“人的空间”,就在草坪内部及道旁树周边添加了各种户外坐具,使之摇身一变成为“露天教室/客厅”,让惬意的交流随时随地发生。    我们还在一条原先光线昏暗、功能模糊、利用低效的楼间消防通道,地面铺设了跑道,墙体间嵌入功能件,升级为一处集跑道、休息区、宣传栏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其中的百米跑道成为学校利用率最高的体育训练场地之一。

嵌入功能插件 © 杨超英

校园故事二:朝阳未来学校——整体设计,让教育弥散在校园
朝阳未来学校是一座整体改造的新校园,这在设计上给了我们更多主动权。该校教育者相信,“教育无处不在”。所以校园应该是室内教学空间的延续,价值一致,不可割裂。于是我们基于“从建筑到标识”的整体设计方法,从一开始就将景观也纳入考量。

不止跑道
在朝阳未来学校的校园内,我们布置了一条承载着教育意味的慢跑道,成为景观语言与教育理念一致性的集中体现。

平面图

这条跑道不仅提供必要的运动功能,也是一条高效利用占地的校内步行主路。它以自由形状连缀起校园各空间,与沿途的建筑、场地分别形成尺度适宜的关系。“环形”路径均等的可达性,宣示了校内所有空间的平等地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跑道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一名鼓励学生自在、自主决策路线与行动的“教育者”。  

朝阳未来学校 © 杨超英
朝阳未来学校 © 杨超英

积极边缘
校园围墙这类所谓“次要”元素往往不受重视,缺乏设计投入,成为极少与人产生互动的消极空间。但我们尝试为它赋予一些积极功能。

朝阳未来学校 © 杨超英

朝阳未来学校 © 杨超英

在朝阳未来学校的校园边缘,我们没有建起围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内置了屋顶和座椅、并最大程度增加了通透性的“游廊围栏”。不仅为校园内部人群提供了非正式社交空间,也强化着校区与社区的联系,鼓励学生接触真实世界。

朝阳未来学校 © 郝洪漪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北京,中国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北大附中本校及朝阳未来学校两校园景观改造 / Crossboundaries" [Campus Landscape Renovation of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Chaoyang Future School / Crossboundaries] 15 7月 2019.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20977/bei-da-fu-zhong-ben-xiao-ji-zhao-yang-wei-lai-xue-xiao-liang-xiao-yuan-jing-guan-gai-zao-crossboundaries>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