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 /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

© 苏圣亮

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 /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 - 更多图片+ 14

Chengdu, 中国
  • 室内设计团队: 何福孜、王炬、王一非、刘露雯、唐静燕、崔萌萌
  • 结构: 张准、黄涛、王瑞、陈泽赳
  • 机电: 魏大卫、王勇、俞瑛
  • 数字建造: 张雯, 王徐炜, 彭勇, 张永, 郝言存, 徐升阳,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预制3D打印: 张立名, 李策, 刘亮亮, 张杰, 代世龙
  • 景观设计: 四川亿能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施工总承包: Sichuan Yi Neng Da C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 业主: 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创建筑师: 袁烽
  • 设计团队: 韩力、孔祥平、顾华健、陈浩、赵川石、付宇豪
  • City: Chengdu
  • Country: 中国
展开收起
© 杨天周

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林盘区域的中部,西邻桤木河,周边被大面积的田野与竹林环抱。该项目试图融入原有林盘景观,延续川西传统建筑的材料、空间要素,在建筑结构性能化新思维和数字建造创新营造方法的指引下,探索建筑文化性与建造性的共存,在地性与新技术的结合,将地方的场所精神与未来建筑新观念以及新技术进行融合。

© 苏圣亮

复合林盘地景
川西平原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独特的林盘景观。林盘可以说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地景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竹木河流之间,乡村生活的自由与野趣自然流露。

整体空间规划设计构思的情景来自于宋朝诗人黄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过安仁》
早发磐溪挂短篷,朔风吹雨晓蒙蒙。
润含野色沾衣湿,暖逐春光养土融。

诗中描绘的旷与意、形与境一气呵成,成为内心感知地方的灵魂的起点。

总平面图

作为未来整体林盘地区再开发的先导与示范展示中心,我们试图营造新建筑与林盘共生的空间模式。桤木河与周围的林盘植被被全面保护,周围大面积的菜地围绕建筑,保持了农耕文化用地与林盘田居的生活体验。我们团队并没有将场地选定在大路边易于识别的地块,而是希望营造一个感知自然的路径,通过林盘层叠,实现多层次的体验性场景意境。

© 苏圣亮

未来空间体验
空间布局的三组建筑包括了长廊、主体建筑以及农耕服务辅助建筑。

作为人行入口的长廊将建筑坡屋顶设计融入到村镇基础设施的系统当中,未来廊下将引入茶亭、纪念品店、跑步驿站等功能,将重新定义林盘生活空间的公共性。整个长廊架空漂浮在地景之上,将跨越自然生态的交通流线转化成为一种建筑空间形式。这既来自于周边村镇的传统类型,又通过数字化设计将空间体验带向未来。

© 杨天周

主体建筑设计概念源自于中国传统书法用的砚台。建筑整体轮廓平稳、端正,以此为基础,建筑重构了中国传统建筑基座与屋顶的意向:底层敦实稳定;屋顶飘逸灵动。但两者之间又相互融合,彼此对话,行成形与意之间的系列拓扑变形。屋顶通过向外大幅度的出挑,营造旷、远的空间姿态。同时,屋顶向内庭院一侧通过一条优雅的曲线下探,连接起天空与大地边界的柔、绵之意,重新思考在地的场所要素及其关系,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与当代最前沿的当代非线性审美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塑造生长着的林盘人居模式的初衷。

东立面图

两层的天井式院落空间描绘了成都平原的未来闲适生活。底层布置了展示、接待、会议、交流和相应辅助功能,二层则主要为一系列不同大小的独立房间,可品茗,可抚琴,可用膳,可弈棋,与自然交融,与天地互动。沿外侧缓坡缓步而上,相对封闭的空间体验逐步被田野景观替代。随着日升月落,四季变化,景色不同,体验不同,这样的空间营造亦提供给观者一个体验自然的独特场所。

另外,农耕辅助用房被设计成为带砖墙的覆土建筑,主要用于支持整个地景农耕劳作轮替的工具存放以及满足休息、餐食等辅助功能。

© 苏圣亮

数字化设计建构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是以性能最优为设计目标,通过几何生形计算、结构性能模拟、迭代与优化过程,寻找具有结构合理性的空间形态设计过程,这种设计方法强调对几何逻辑、结构逻辑与建造逻辑的一体化整合,理性地实现了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 田方方

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建构通过原木“小材大用”的基础逻辑实现,胶合木材料与钢木组合结构扩展了现代建造下木结构的新可能。在当下美丽乡村的建筑实践中,我们试图在新的材料与结构技术下深入挖掘传统木构架创新与延续的方式。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展示中心的建筑结构运用钢柱实现了轻巧通透的空间,钢木复合结构屋顶则以变截面胶合木梁、方管钢梁和工字钢梁的组合实现了简洁、温暖的出挑与覆盖。

剖面图

在“水西东”主体建筑的主梁部分,以变截面工字钢梁作为传统斗拱中的“昂”,工字钢梁一端向外支承出挑木梁,另一端向内承托内部木梁,实现屋架在外圈钢柱节点处平衡。工字钢梁和木梁以钢板插入型螺栓连接,设计美观、传力明确。钢木悬臂梁设计实现了材料、结构、空间、形式的综合诉求:出挑轻质木梁展示了木材良好的水平出挑能力,上部工字钢梁承受拉力,可以避免钢材失稳问题;工字钢梁改善了出挑胶合木梁的受力并以杠杆原理实现了屋架平衡;复合梁不牺牲檐下空间;“深挑檐”这一传统空间元素在巧妙的现代转译下实现了简洁现代的表达。

项目中数字模拟与优化被全面应用在钢木复合材料的比例调整中。对于变截面胶合木梁,以millipede对梁进行实时拓扑分析,梁柱构件截面尺寸被优化至最小。由于构件的几何信息基于同一参数系统,结构参数与几何参数的反馈调整非常灵活、高效。主梁最终实现了外直内曲的双线变截面梁形式:“外直”的形式有利于屋面的防水保温层铺设,“内曲”则是结构性能优化的结果。

© 杨天周

外立面砖墙设计以传统全顺式砖墙为原型,提取川河水流意向图的灰度值,干扰单数层砖的旋转角度得到初步设计,之后综合权衡形式逻辑、结构逻辑与数字建造逻辑,在优化与迭代下完成最终立面设计。

项目选用胶合木、回收砖、板岩瓦作为主要材料,探索了当代装配式建筑在新唯物主义哲学引导下探求新材料数字建构的全新可能。建筑屋面铺设深青色页岩瓦,通过直纹曲面优化几何找形与瓦片的切分以及铺砌的重叠区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空间体验和建筑语言。

南立面图

人机协作的智能建造
性能化设计下的建构逻辑呈现“非标准”与“梯度渐变”的族群构件特征,而数据模型对几何信息、结构性能与建造信息的参数化连接保证了建筑设计与建造的一体化完成。

© 田方方

考虑到林盘文化展示中心的砖墙面积大、周期短,我们对“机器人预制+现场装配”的“数字化砖构”工艺进行了创新探索。砖墙的建造过程体现了机器人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建造的高效性,数字砖墙总面积超过1000m2,它们被分为400多个1.5m*1.5m的单元,单个单元以机器人进行工厂砌筑。最终,砖墙在工厂预制与现场建造下完成预制装配建造。

“数字化木构建造”对于这个异形构件较多的建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屋面结构变截面木构节点以及钢木节点通过铣削加工被完美、高效地呈现出来。在钢木结构建造过程中,基于模型的数据指导,非标钢构件和木构件在工厂完成预制,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现场装配,实现了很好的成本控制。

© 田方方

“机器人塑料打印建造”高效使用了可再生塑料提供的全新创作视角,定制化量产完全可以在我国广大的乡镇场景中被大量应用。本项目中“机器人塑料打印建造”就被大量应用于室内辅助结构,如隔断墙体以及家具座椅等场景中。

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展示中心第一次在中国乡村实现了多种数字化建造工艺的复合应用。建筑中野趣与精致共存,正如此地的气质,林盘的生态本底,促进了技术与文化的对话与交融。这也是对地方灵魂的一种延续。希望这个项目的实验性建设可以将智能化、绿色化以及产业化理念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未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新的注解。

© 杨天周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China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四川安仁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 /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 [Inkstone House OCT Linpan Cultural Center / Archi-Union] 11 6月 2019.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18699/si-chuan-an-ren-oct-shui-xi-dong-lin-pan-wen-hua-jiao-liu-zhong-xin-shang-hai-chuang-meng-guo-ji-jian-zhu-she-j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